第一章 服役(一)(1/2)
常惠来不及处理完他外舅的后事,就得准备出发服边役,因为朝廷只给了五天的期限。失期不去报到,那后果也是很严重的。
常惠虽然不知道失期不去报到会有什么后果,但是,他听说当年的陈胜吴广秦朝末年起义的原因就是因为服兵役被大雨耽误了日期到不了指定的地点而被迫起义的。汉随秦制,又兵令如山倒,想必也是处罚很重的。
好在太原郡本来就是一个边郡,自己服役的地点也就是在太原郡的边塞繁峙,离晋阳县城也不算是太远,有个三天的时间也就可以到,还不至于会失期。要是坐马车,还可以更快些。可是,自己的马车都被没收了,只能靠两条腿走路的了。
虽然家里还有好多的事情需要他来处理,但他不得不提前动身。
常惠刚把家中之事与桑丽华、娟姑娘交待了一番,张三夫妇也进来了。
常惠看到张三也背了一个包裹,问道:“你们这是要打算去哪儿?”
张三笑道:“是我。我们已经商量好了,由我陪同常哥一块去服役戌边。”
常惠一听,训斥道:“胡闹!我是违反了朝廷律令,不得不去服役戌边,你又何苦跟着我去受那一趟罪呢?”
张三道:“我的性命本就是你救的,就是我的这个家,也是你给我的。我曾经对自己发过誓言,不论常哥走到哪儿,我就跟到哪儿。常哥此番去戌边,前途凶险未卜,我岂能坐手旁观?”
良宵也在一旁道:“常哥,你就让他跟着去吧。我听说去戌边的将士,非常的辛苦。不算打仗,就是十个去了,一般回来的也只有八个。你身体又比不上张三,怎么受得了那种苦?还是让他跟着你吧,好歹在身边也有个照应。”
桑丽华不想服边役也是如此的凶险,听良宵这么一说,也是有些担心,“是啊,你就让张三兄弟跟着你,我们心中也放心一些。”
张三见常惠还在犹豫,又补充说道:“常哥,你就让我去吧。繁峙那地方,我是比较熟悉的,它是属于霍人县,在秦朝时就是属于我老家代郡的,离我老家也不远。那地方可都是在高山之上,地势十分的险要不说,不是一般人能呆的地方。就你这身子骨,我担心你熬不了多久。有我在你身边,那就不一样了。”
张三拍了拍自己的胸脯,显露着他的雄壮。
常惠听了张三一番真诚的话语,有些感动。说实在话,他对自己此番前去军营,是一点把握也没有的。十八般武艺,他没一样精通的,力气也比不过人家,这让他如何在军营混下去?穿越以来,他就从来没有做过想当将军的梦。
没想到命运的阴差阳错,又把他推向了战争的第一线,虽然,这样很容易功成名就一些,但是,他可是一点把握也没有的。一旦有个不小心,还很容易就把性命也给弄丢的。俗话说得好,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有张三这么一个亲如兄弟的人在身边,确实要让他踏实很多。想到这儿,他点了点头,“好吧,那你就跟我一块去吧。”
西汉,服兵役有两种。一种是是普遍的、强制的,即年龄符合的男子,人人都有义务,随时接受征召。只要是年满二十三岁的男子,就必须根据朝廷和地方的要求,加入军队,所服兵役有三种。一种是到中央作“卫”兵,一种是到边郡作“戍”卒,定期一年;一种是在原地方服兵“役”,为期一月。无论哪一种,在其中服役一次即可。
能够进中央作“卫”兵的,那得是有关系的人才能进去的,一般的人是想都别想。大部份人都是选择在原地方服兵“役”,它的要求也不是那么严格,有时候还可以走走形式主义,走个过场就行。常惠以前服的兵役,就是花钱请人代替完成的。
到边郡作“戍”卒,那是最危险最辛苦的人,一般没有人去,所以朝廷就让一些犯了事的人前去服役。
汉代服兵役的除了强制性兵役,还有一种自愿性兵役--良家子弟军。这个序列没有明确年龄限制,加入军队纯属自愿,也是中国最早的志愿军。这一序列招来的兵士,大都或身怀绝技、或心怀国家,想为朝廷出力的人,其战斗力比普通的被动兵役者,要强很多。汉代许多着名的将军就出身于这样的“良家子弟军”。所以,朝廷对此类人也是来者不拒。张三力气过人,想要陪同常惠入伍也是轻而易举之事。
张三陪同入伍之事既定,兄弟二人便告别了家人、左邻右舍,背起包裹上路了。
往北一直走了四天,终于到达目的地霍人县繁峙邑。
繁峙,雁门塞下邑也。城于山麓,群山环而拱之,故曰繁峙。春秋属晋,为霍人邑。战国属赵,称藿人。秦属代郡。西汉初归卤城县,属代郡。后来又置霍人县,故治在古城坡,属太原郡。
繁峙有一关口,比较狭窄,四周群峰挺拔,地势险要,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气概。与关口相连的还有北到团城口蜿蜓起伏于群山之中的一段长城。长城上的城堡、关隘、峰火台清晰可见,应该是秦始皇所修。
常惠站在山顶上,长长地松了一口气,终于到了。关口处,那呈正方形的校场一览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