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71章 生意经(3/4)

陈大郎道:“陈兄弟的意思我明白了。只是他毕竟是我亲家了,以后我若是得空,可能会指点他一下了。陈兄弟这手段到时候恐怕会不好使了。”

陈大郎笑眯眯地道:“那是自然。他王三碗的眼力高了,我自然拿得出配得上他眼力的货,不然呢?我拿出上等货色,他给我开个劣等价钱,我这口气堵着也难受。”

王二笑着插话:“好了好了,既然你们两边没有直接生意来往,管他别人怎样?罗大官人,我也劝你一句,就算他王三碗开珠宝铺子把本钱折腾光了,他做饭的手艺又不会丢,大不了重新开面馆就是了。”

罗约不禁也笑了:“你这话的不错。我同意儿跟那个三巧儿结亲,看中的也是牛娘子一个妇道人家自强自立得很,只要媳妇能有她娘一半性子,罗家就不会败落下去。”

王二忽然想起来李立是寡母拉扯大的,不由笑了一声:“罗大官人这几门亲结的……”忽然觉得当面这个不大妥当,忙住了嘴。

罗约却听出来了他的意思,自嘲道:“我嘛,是个丧妻的,女儿儿子都自没了娘;女婿是个寡母带大的,媳妇又是个爹娘和离的,都是孤雁,不成对儿。”

陈大郎笑着恭维:“长社县里谁不知道罗大官人大名?可惜的是你不肯续弦,不然那些二八年华的娘子,大把大把喊着要嫁的有的是,不就不是孤雁了?”

罗约摇了摇头:“那些二八女娘年纪不大心眼子不少,大多都是钻到钱眼儿里的,只能领回家当个妾。可惜就连妾我也不敢往家领,生怕她们起了坏心对纬儿下了手,到时候再来一句‘不是成心’,我就是打死了她,也换不回纬儿了。”

陈大郎表示深有同感:“足下这话可算道我心里去了。不瞒各位,我也是个贪新鲜的,常年在外行商,但凡要在一处住到一个月上的,就要选一个娘子陪着。若我一不会娶她们为妻,二不会纳她们做妾,只是看各人缘分送点珠宝罢了,我也是明明白白出来的。就这样,都没有一次落了空的。就算我想找那十五六岁的,人牙子也了,都能找得到……”

罗约沉默了一阵:“官家原先做王爷的时候还没这么着呢。别的不,我有一年进京卖丝绸,见那街上大队大队的兵士,押着人游街。我偷偷地打听,才知道原来是两户商家为了抬自家身份,买通了宗室嫁了两个宗室女子进门。被人告发了,两家都被抄了。”

王二吃了一惊:“这也太大胆了!”

罗约点点头:“不过我也听了,那两个嫁女的宗室都已经是六代开外了,跟官家几乎一点儿都不亲近,分到的米粮又少的不够吃,商家出了大价钱,他们才咬着牙冒了这个险。”

陈大郎摇摇头:“也不是全都能这么的。所谓士农工商,商家历来是地位最低的。因为泰祖皇帝鼓励经商的缘故,商家在本朝地位才没有低到可怜的地步,不过到底也还是地位低下。种田的靠天吃饭,地里出产多少总有个定数,再是有经验的老农也不会超出别人很多。经商的却不一样,赶巧了赤贫之家一下子就金银满箱,赶不巧大富之户也可能一下子贫困潦倒。人都想着享福,能有现成的福享不是更好?这才把商家的地位无形中给抬起来了。”

王二心里陈大郎这话算是到点子上了,大官人要不是中了进士做了官,恐怕施家真的会慢慢败落成靠乡下田地吃饭了。而没有功名一来不能免税,二来不一定能保得住那些田地。

那厢罗约叹息了一会而,突然提起自己想要等大好了就启程回乡:“来了这些天一直病着,没有功夫在这里看看丝绸棉麻怎么样,再耽搁下去就要误了明春大好时机了。我打算先到杭州,在苏杭采买丝绸,雇船北上,直接进京,正好赶上今年冬底与明春这两个好时段。”

陈大郎便道:“足下若是愿意的话,不如我们同行如何?你们在苏杭采买丝绸的时候,我也正好给杭州史书珠宝铺送去一批珠子。回头再一同雇船北上。”

罗约大喜:“这有何不可?正可一路同行。陈兄弟何不多带些珠子,到京城也能寻家铺子兜售一番?”

陈大郎讪笑一声:“兄弟我早年开始做生意时一心要把生意做到京里去,谁知在京里吃了老大一个亏,以后就不敢再去了。况且如今史书珠宝铺已经搬到杭州,若不是跟王三碗事先有约,我本不打算再往长社去了呢。”

罗约笑着:“陈兄弟,我一句话恐怕你不爱听。你若是不去长社县了,那王三碗还能多留点家底儿呢。”

陈大郎大笑起来:“果然不甚中听。足下放心,王三碗不会一直这么蠢,总能有所长进的。”等他长进了我赚不到钱,路上花费太多,我自然就不去了。

陈大郎跟罗约定了要一起北上,就立刻开口告辞:“我回去准备一批珠子再来。”

王二没有挽留,送他出了衙门。正好快到午饭时分,县学里也下了课,家在城里的大人都回家吃饭,而年纪的事先有言,都要留在县学食堂吃饭。白二勇从县学里出来,习惯性地往县衙门口看,正好看到王二送陈大郎离开,白二勇眼睛一亮跑过来:“二管家,大人有客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