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四卷 神州飘摇 第六十七章 陆海两军初草建(2/3)

哥想过没?我朝自三藩之乱后又有哪个汉臣掌兵的?如说朝廷对我等不满,那早就有了。刚才大哥也说狡兔死,走狗烹,如我等不尽力去争,到那时候不是任人鱼肉么?依我看。这朝廷气数已尽,倒不如仿效陈桥之事来得爽快!”

曾国藩被曾国荃这话吓了一跳,他万万没有想到曾国荃居然会有这种念头。而且曾国荃话里所说地那些部下不满之事他这几天也有所耳闻,主要原因还是有功之人太多,朝廷地封赏摊下来显得少了些。

曾国藩一心想当名臣,从来没有曾国荃的这种念头,更不像只懂得杀伐的曾国荃考虑的这么简单。虽说经太平天国乱后。朝廷元气大伤,湘军如日中天。他曾国藩的名望也达到了最高点。可天下可不仅只有他一军一家,别说没有把握与淮军、新军对抗,就算是有这能力,他曾国藩也绝对不会去这么做的。

当下,曾国藩狠狠地教训了曾国荃一顿,强硬压下了他这种可怕的念头。等曾国荃走后,他一人默默沉思起来。呆坐良久。

和珅前几日派人送来一封信,这信正在曾国藩地怀中。信里没有其它意思,只不过提醒曾国藩长毛已灭,当年两人商议的事请他尽快实行。

曾国藩本是想等些日子再进行裁军,毕竟湘军是他一手带起,有着深厚地感情,心头总是有些不舍。但是,今天曾国荃地这番话让他下定尽快实行的决心。先不说曾国荃,谁又能知道与他同样心态地人在湘军内部有多少呢?那些人虽然不会像曾国荃一般与他直言,可这些隐患却是存在的,万一爆起来,作为湘军统帅的曾国藩又怎么面对天下,面对朝廷呢?

这是曾国藩绝对不愿看见的。也是他所不想地。摸出和珅的信在手,他长叹一声后,毅然走到案前,亲自提笔,上折朝廷,主动恳求裁军。

曾国藩恳请裁军的折子上的正是时候,太平天国灭后,朝中就有人对各汉臣领军之事有了议论,当曾国藩等人各自封爵之后,提出这个问题的臣子越来越多。连续不断地要求朝廷尽快解决眼下各军势力庞大。威胁中央的形势,避免地方势力过强。尾大不掉,如同当年三藩一般,再起战火。

一连几日,朝堂之上始终是这种声音,要不是当初和珅就此问题与慈禧私下交涉过的话,两宫太后早就要按此事正式让臣子们议政了。可就算是这样,慈禧轻描淡写地以不得寒功臣之心压下话题,但望向和珅的神色中却始终带着询问地眼光,和珅心里也明白慈禧的意思,无奈之下故不作答,却暗暗着急,盘算着给曾国藩私信到如今的日子,琢磨着曾国藩究竟什么时候才能主动上折。

幸好,二日后,曾国藩的折子终于送到了京城,和珅先阅后顿时大喜过望,连忙递牌进宫,求见两宫太后。

“曾国藩真乃是忠臣!”慈禧看完折子后,脸上终于露出了微笑。

慈安太后也是满面笑容,实力最强大的湘军主动上折要求裁军,解决了朝廷最大的心病,放心之下,对曾国藩此人地好感更是大增。

“于中堂,曾国藩能如此顾全大局实在是不容易,对如此臣子,朝廷定要好好褒奖。”

“姐姐说的是。”慈禧在一旁点头说道:“湘军如此当为楷模,有曾国藩带头,其余各军的事就好办多了。”

“太后英明!”和珅在下连忙说道:“曾国藩的折子今日刚到,奴才听说左宗棠与李鸿章的折子也在途中,如此一来,等裁撤之后,朝廷隐患全除,天下再无后顾之忧。”

“如此妥善解决,这还不是多亏了于中堂……。”慈禧满意地一笑,一语双关说了一句。

“这全是托皇上和太后们的鸿福,哪里有奴才半点功劳。”和珅不敢邀功,诚惶诚恐。

“呵呵,于中堂不是外人,不必如此。中堂为朝廷做的事哀家等心中明白。”慈安见和珅如此,和颜悦色地说道,同时向身边的慈禧微微一笑。

慈禧点点头,也笑着说了几句,接着拿起手上的折子:“既然各军已经上折裁撤,哀家看此事就交给于中堂处置吧。姐姐,你看呢?”

“正是这道理,于中堂做事我们姐妹当然放心,哀家看就交给他办了。”

“奴才,谢过太后……。”和珅在下面听了一喜,明白慈禧把这事交给他的真正目地。当时他就和慈禧提过,想以各军为基础重建6军和海军,因为当日与太平天国地战争还未结束,一切只不过是在计划之中,现在终于可以实施了,怎能不让和珅高兴。

领旨后,和珅风雷利行,马上就行动了起来。他以军机处和总理衙门的名义组成了一个新衙门,专门负责裁撤各军,建立6军和海军地事宜。

这个衙门不大,但人员结构却是空前绝后的。以和珅领衔,恭亲王奕訢为副,其余有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实力派加入,实行统筹。这么做,既是照顾了各人的心态地位,又便于对各军进行裁撤,是最为妥当的办法。

两军中6军比较好办些,经过商议后,决定以新军为基础,淮军的大部和湘军的小部作为补充,暂定员五万人,按西洋之法再加中国练军习惯,分为十团,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