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1101章 宗教(3/3)

如今既然是统治者,那么自然就是站在统治者的角度考虑问题,怜悯之心只能是在保证他自己和周边聚集在一起的政治集团的利益前提之下,才能够提供出来的额外的非必须的衍生品。

斐潜如果自己的这个政治集团的利益都无法保证,那么又有谁会无私的愿意聚集在自己周边天天喝西北风?

斐潜如果不能给予跟随自己的政治集团更多更大的利益,那么又怎么去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改变汉代社会的进程当中来?

所以,牺牲一部分基层民众的利益,换取更为美好的未来,同时麻痹基层被剥削者的神经,减轻他们在这个牺牲过程当中的痛苦,也就不失为政治领导者的一种慈悲心。

宗教诞生伊始,已经不可考,但是可以看一看华夏自身的宗教经历过程,有心之人就可以发现一些端倪。

华夏早期宗教,就是道教,最早形成,最早发展,也是最早兴盛的教派。儒家则是在汉代以后;佛教则是当下汉代已经有了,却在南北朝兴盛;而基督教等西洋教派则是宋代的时候就已经有大量传教士了,却在鸦片战争后才普遍兴起……

道教的发展,是因为汉代需要黄老思想,不再战争,休养生息……

儒教的持续,是因为成功的和统治阶级捆绑到了一起,提供给统治阶级人才工具,所以虽然不显,但是最为持久……

佛教的兴盛,是因为南北朝期间社会动荡不安,百姓极度痛苦,只能是让人们从眼前的苦难现实,转移到无法验证的来世幸福上……

至于基督教等西洋教派的传入,从受阻变化成为繁盛,其实多少带了一些令华夏人耻辱的色彩,有兴趣的不妨自行研究研究……

不管那个宗教,表面上的教义都是令人去恶向善的,当然,背地里能不能做得到,有多少人做得到,甚至是自家的神职人员能不能做得到,这个就见仁见智了。正自古以来,骗子冒充神职人员,或是神职人员兼职骗子的,也是屡见不鲜。

不过,宗教体系和人员当中可能有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但是宗教在传播教义的同时,同样也就是在播撒着文明,传播着知识(有可能是伪知识,但至少也是一种文化的促进)。而在那些信徒当中,许多人格伟大心灵善良的信徒往往会起到一个强大示范模范作用,对整个社会发展正面的作用。

因此不管怎么说,如今的斐潜,还是觉得自己当下急切的需要一个宗教,需要一个可以在精神层面上,对外进行文明压制和对内进行思维引导的宗教,但是眼下的不管是已有的原始道教还是处于萌芽状态的佛教,亦或是刚刚开始兴盛的儒教,似乎都不能完全胜任……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