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93章 翰林院交锋(三)(2/3)

恭”二字。恭字简单,就是卑恭折节,胁肩谄笑之类,分直接、间接两种,直接是对上司而言,间接是对上司的亲戚、朋友、丁役及情人而言,突出的便是“打狗也要看主人”。

“空”之一字,简单来说就是空洞。文字上,凡是批呈词、出文告,都是空空洞洞的,其中奥妙很难细说。但在军政各机关壁上的文字,你仔细读过便会恍然大悟了。二是待人接物,随便办什么事,都是活摇活动,东倒也可,西倒也可,有时办得雷厉风行,其实暗中藏有退路,如果见势不佳,就从那条路抽身走了,绝不会把自己牵扯进来。

于可远这番话相当讲究,前面撇清了张居正的关系,这是晚辈对长辈的“恭”,是保护。后面这番话看似仍是在撇清,但也照顾了陈洪的意图,他并未发表自己的见解,而是把答案抛给陈洪自己。

因为于可远话里说得已经很明白了,“应该是朝廷有消息来源的”,当时在山东能够有朝廷消息来源的,只有杨顺、路楷、张居正、陆经和吴栋五人。看似范围很大,杨顺和路楷是受害者,陆经和吴栋是皇上的人,更不可能主动参与,实际上只有张居正一人。

但这样说,既不得罪人,又给自己安排了退路。

“在朝廷有消息来源的……”陈洪慢慢望向了所有人,“诸位大人以为会是谁呢?”

既然已经将张居正抛出来,与其由严世蕃那边挑起话头,不如将主动权握在自己手里,高拱先一步发言了:“公公,是否把张居正喊来,当面询问一番?也好释去大家心头的疑惑。”quai.c0m

“不必喊。”

陈洪慢笑着,“张居正现在就在翰林院,被我请在二堂喝茶呢。”

他早有准备!

严世蕃心里咯噔一声,连忙道:“陈公公,既然牵涉着汶上县通倭大案,是否请刑部和大理寺的人来?”他们在刑部和大理寺是有很多关系的,但这里并没有,太被动了。

“不必不必,罗龙文通倭已经定案了,谁还能为他翻案不成?眼下我们只是论鸟船,因这四个官员涉险通倭,和山东这个案子有些联系,张居正或许知情,我们简单询问一番,若真有猫腻,再向皇上请示也不迟。”

陈洪是打定主意,在翰林院就将严世蕃等人拿下,根本不给他们反驳的机会。

张居正被两个太监请来了。

张居正走进值房的中央,朝着左侧的陈洪和黄锦毕恭毕敬地拱手,“见过陈公公,黄公公。”然后环视一圈,一一拱手道:“见过诸位大人。”

众人依次朝着张居正还礼。

礼毕之后,张居正到值房里面搬来一个凳子,放在了高拱旁边,然后坐下。

高拱的脸向他凑近:“太岳,今天这个事,陈公公事先和你商量过吗?”声音很小,只有二人能听见。

张居正点头,“是说过,当时高大人您不在裕王府,是陈公公身边的太监向我递消息的,我与徐阁老商量了一番,觉得可行。”

高拱只望着他。

这时心里不难受是不现实的,这样如天大的事情,徐阶和张居正这对师徒竟然自己做主,连个消息都没有递进来……往日表现得那般和睦,终于在严党将要倒台时出现裂缝了。

因这番话,高拱更坚定了于可远对他的那番劝说。

不等陈洪发问,高拱率先发问,声音很大:“太岳,陈公公刚才讲到,你在山东任布政使期间,有锦衣卫发现你曾派人到浙江、徽州和江西,是否为调查罗龙文通倭一事?”

张居正眉头微微一锁,知道高拱心里不痛快了,表现得愈发恭敬:“是有这回事。派到浙江的人,是给谭纶递消息的,希望他能及时调整军务,避免我军后续的行踪被倭寇洞察。而派到徽州和江西的人,则是调查罗龙文。”

“为何不等锦衣卫”陈洪问道。

“因为于可远通知锦衣卫的时间,尤在我知道这件事之前。”

“哦?”

陈洪表现得非常吃惊,但他内心宛如一潭死水般平静,“你为何会提前得知?”

“早有端倪啊!”

张居正重重地叹了一声,“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我本以为,那些人会收敛一些,何况东南大战的重任就担在胡宗宪身上,这时候挑起这些事,会误了军国大事!”

说完这话,张居正直接从椅子上起身,直挺挺地跪倒在值房正中央,目光却朝着大案的“明镜高悬”四个大字,“我愧对皇上栽培,愧对圣贤和老师教导,我有罪!”

这一幕,弄得众人一愣愣的,不知他发什么疯。

但于可远看明白了,他猜到陈洪和张居正全部的谋划了,心中不由暗道:“真踏马的阴啊!”

“太岳!”高拱打断了张居正,“眼下这个局势,你何必如此呢?到底发生了什么?”

陈洪也做出吃惊状:“张大人是否有罪,咱家评判不了,诸位也评判不了,还是上呈主子万岁爷吧。”说着盯向石迁,“烦请石公公如实记录接下里的话。”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