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59章 再谈退路,良心何安?(2/3)

田玉生弓着腰,满脸愧疚的样子,“实在是惭愧,你们都知道我不胜酒力,刚刚和欧阳先生喝了几杯,这会已经醉醺醺的,唯恐耽误正事,就不参与了。”

“田大人请便。”

田玉生什么德行,赵云安实在清楚,根本对他不抱幻想,然后望向谭纶。

谭纶在那里迟疑着。

正在这时,又一辆八抬大轿从街拐角进来了,远远一瞧,前面的队官高举“承宣布政使”的旗帜,这显然是张居正。

既然有旗帜,张居正也必定穿着官服。

联想到张居正之前是去了赵府,谭纶不由望向了赵云安身旁的于可远,带着几分好奇和惊讶。

张居正到底被这孩子灌了什么迷魂汤,竟然三言两语就改变态度,穿着官服来这里,难道要硬刚欧阳必进?

所有人的目光都望向了欧阳必进。

这是当着众人的面打脸,欧阳必进若是答应,就是颜面扫地。若不答应,耽误了公差,赵云安便有一万个理由向朝廷弹劾他。

欧阳必进的语气没有那样足了,“天已经这样黑了,有什么差事,明日一早到巡抚衙门公议便是。”他顿了顿,语气深沉,“同在大明为官,赵大人,何必呢?”

“为东南抗倭大战筹备军饷,调派士兵,哪一个不是刻不容缓?欧阳大人,你上任的第一天就该来都指挥使司任领这门差事,我已等你一天了,却连个消息都没有捎带,我无法,只好持军令来此!请你即刻升堂审议!”

赵云安这几句话就像在欧阳必进的心窝猛地捣了一拳!

想他官至六部尚书,何曾委屈如此?被一个小小的地方都指挥使逼迫到这样的地步,却无计可施。

他慢慢闭上了眼,眼前便忽然幻出了一片乌纱帽被摘落的景象,满门被擒,流放荒野!

欧阳必进立刻睁开了眼,那幻象随之消失。可此时的欧阳必进脸色已然有些白了。

他想到,这一次重新入仕的选择,应该是错了。

本该颐养天年,不再牵扯到是非堆里,却因严世蕃这个外甥屡次三番恳请,又眼见严党岌岌可危,不得已而入仕。

他本以为,借着曾经的威名还有严嵩的关系,小小山东官场简直手到擒来。但刚上任他就察觉到一丝不寻常,这里局势过于复杂。赵云安和田玉生本应该和他统一战线,但胡宗宪因东南大战而首鼠两端,田玉生又只顾明哲保身,开始和严党撇清关系,谭纶张居正以深查左宝才和季黎的名义上任,更不会和他一条心。势力盘根错节,牵涉颇远,只能先站稳脚跟,确立自己在山东官场的地位,后面很多事才好做。

这场私宴,说是宴请群官,其实更像是为摸清群官态度而设。

他显然摸清群官的态度了。

欧阳必进压下心中一口气,对旁边的队官道:“请赵大人进大堂。”

然后,他缓缓转过身,身影很萧条,也很落寞。

大堂议事,于可远显然是没有资格参与的。谭纶、张居正和赵云安出来时,已经过了子时一刻,欧阳必进并没出来送行。

透过敞开的门户,于可远清楚看到,欧阳必进坐在案首,脸色很沉,神情相当落寞。

“走吧。”

赵云安轻声一笑。

从赵云安的表情,于可远猜测,不仅仅是山东支援浙江的官兵已经谈妥,军饷也开始筹措,恐怕重审通倭案这件事,欧阳必进也并未如愿。

重审通倭案,必须巡抚、三司和知府联名上奏,缺了哪一个都不符合程序。

欧阳必进势都没了,张居正又忽然改变主意,强迫谭纶他们联名上奏重审显然就成了空谈。

第一场交锋,以欧阳必进的全面落败而结束。

回到赵府。

于可远急问:“赵大哥,张太岳为何会忽然改主意?他在府邸可很坚持……”

大堂审议没少磨嘴皮子,赵云安喘着气,手顺着门框坐在旁边的小凳,“幸亏你来了,我们才没有酿成大错。让你陪张太岳吃酒,不止是方便你们详谈,部堂的密信到了。”

“信上写了什么?”

之前于可远也有些不解,自己虽然向他阐述了与欧阳必进保持对立态度的利害关系,但还不至于让赵云安做出兵围知府衙门。他本就怀疑另有原因。

赵云安喘息定了些,“司礼监的陈洪陈公公召见了部堂,是代表皇上意思的,话里话外都在暗示,部堂务必确保东南大战的胜利,要部堂作保证。部堂本就有心这样做,如今得到皇上的暗示,他更好移顺作忠,趁着这个机会,将行袍和鸟船的图纸呈给陈公公,以示必战决心。皇上龙颜大悦,这会恐怕已经开始帮部堂扫清决战的阻碍,严嵩严世蕃父子处境必定艰难。”

于可远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所以,您将这件事透露给了张太岳,指使太岳改变主意?”

赵云安摇头,“我没有。我也不知道为什么。”

于可远沉吟了一会,喃喃道:“或许,太岳敏锐地感受到朝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