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879内阁(3/3)

很多了。

陈以勤算是可以风风光光回老家养老,不对,应该说是养病。

就在陈以勤收拾家底准备离京的时候,魏广德此刻正在李春芳值房参加又一次阁议。

虽然陈以勤致仕,但高拱也没有马上进位次辅,不过这也是早晚的事儿。

而今日的阁议,召集者就是高拱。

“之前几日,吏部一直忙于裁革冗员事务,朝中一些事务因此耽搁。

今日请诸公来,就是想把所有事儿一并谈好,定下来,明日上奏陛下知悉。”

高拱在众人到来后,抢在李春芳开口前就说起来。

对于高拱的做作,内阁诸人都似习以为常,都是面色不变,洗耳恭听就是了。

“兵部原右侍郎李迁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总督两广军务兼理粮饷,礼部右侍郎王希烈改为本部左侍郎,翰林院掌院事侍读学士诸大绶为礼部右侍郎吏部靳学颜为本部左侍郎,翰林院学士掌院事,吏部右侍郎张四维协理部务.”

这些事务,其实朝廷早就有过讨论,大家也都没有意见,只是吏部一直没有呈文上来,所以没能正式上任。

但实际上,大明朝很多时候是官员已经在新职位上办公。

就比如张四维,之前一直是翰林院学士,但却已经坐着吏部右侍郎的活儿,只是一直没有旨意转正。

当然,他能去吏部,也是因为高拱的缘故。

高拱看中其才,所以把人叫到吏部帮忙。

翰林院学士出身的人,入仕即为吏部或者礼部右侍郎,这也是潜规则,或者私下里约定俗成的规矩,因此也没人说这么做有什么出格的地方。

如果不是从这两个衙门入仕,则距离内阁就稍远了,虽然不能说就不能入阁,但这两个职位确实是翰林学士们入阁的快速通道。

高拱这下要把张四维扶正,其实也是让他搭上这条快速进阶之路,也好早日安排他入阁,为自己在内阁里发声。

就在众人都点头,认为吏部此奏可以覆议后,高拱忽然又说道:“数十年来考察惩汰之数,大较前后不相上下,以是袭为故常,其数既足虽有不肖姑置勿论,其数不足虽无其人强索以充,可谓谬矣.”

听到高拱开头,魏广德心知这是高拱打算利用京察搞事。

什么叫考察裁汰有定数,人数够了就算发现有官员不职也不处罚,人数不够,就算有官员称职也被扣罪责充数。

等高拱说完,魏广德顾盼左右,想看看其他人什么反应的时候,门外有书吏忽然进来报道:“各位阁老,兵部左侍郎王遴、右侍郎魏学增大人有急事求见。”

(本章完)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