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874败胡堡外(3/3)

郎、兵部郎中后出任河南卫辉知府、潞安兵备副使、山西按察司使、浙江按察使、江西右布政使、陕西左布政使。

嘉靖三十八年擢右副都御史、陕西巡抚,又以左副都御史总督陕西三边军事,后转迁南京兵部左侍郎,累迁南京户部尚书。”

听到魏广德的介绍,隆庆皇帝就有点傻眼了,显然郭乾虽然是南京户部尚书,但履历纯粹就是个军事文官,懂的是带兵打仗而不是经济。

想到这里,隆庆皇帝不由得看了眼高拱。

“那他怎么做的户部尚书?”

隆庆皇帝好奇问道,显然郭乾升迁是前朝事,那时候他避嫌,自然没怎么关注朝堂官员变动,特别是最后两年地位稳固后,就更容不得他犯错。

“南京兵营数次闹事,时任兵部侍郎郭乾处置得当,故而升迁为尚书。”

魏广德知道,因为嘉靖末年南京军营两次闹饷就是郭乾处置的,他那个老丈人被弄得灰头土脸,基本上就失了圣宠。

若非此,他对南京官员变动也不会上心。

在殿上诸人中,也就他才很关心南京那边的人事变动,毕竟事关自身利益。

“南京是否还有擅理财之人?”

隆庆皇帝继续发问道。

“陛下,南京是否有擅理财之人,臣不知,不过现在户部左侍郎张守直暂摄大印,可最近处置部务貌似也还不错,何必舍近求远关注南京。”

魏广德想想就说道。

南京户部还有些什么人,魏广德就不怎么关注了,因为他安插人手可从来不会往户部送。

都知道高拱整顿吏治,户部油水最足,可也最容易被高拱注意到。

他在南京那边的人,肯定不会举荐回来,而且现在他也不会轻易举荐人。

这时候举荐,那不是给高拱花名册,可以照着魏广德举荐的人慢慢查,早晚就能查到他头上来。

“张守直?”

隆庆皇帝嘴里念叨一句,“户部打理的不错?”

九边,是明朝弘治年间在北部沿长城防线陆续设立的九个军事重镇。

其东起鸭绿江,西抵嘉峪关,绵亘万里的北部边防线上相继设立了辽东镇、蓟州镇、宣府镇、大同镇、山西镇、延绥镇(也称榆林镇)、宁夏镇、固原镇(也称陕西镇)、甘肃镇九个边防重镇。

面对崛起的蒙古部族,山西地区首当其冲,其境内的大同镇和山西镇就成为战略要地。

按照《明史》记载,几乎每岁都有战事发生,所以大同就有了“年无宁岁”的说法。

不过今日在败胡堡上值守的明军士卒又惊恐的发现,远处天际间出现一团黑点。

随着时间,这团黑点也不断放大,分裂变多.

“铛铛铛”

示警的铜锣狂暴的被敲响,杂乱的敲击声反映出敲锣者此时惊慌的心态。(本章完)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