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869高拱反贪(3/3)

也就是后来外界盛传的《除八弊疏》。

此疏高拱对嘉靖后期逐渐形成的弊政亲身观察、深思熟虑而提出来的。

观此疏就能大致理解他对当时政治环境的分析,时局艰危的根源在于“积习之不善”,对这种“积习”条分缕析,列为“八弊”。

一曰“坏法”,即曲解法律,任意轻重;

二曰“黩货”,即卖官鬻爵,贪赃纳贿;

三曰“刻薄”,即冷酷苛薄,刁难民众;

四曰“争妒”,即争功嫁祸,彼此排挤;

五曰“推诿”,即推责委过,功罪不分;

六曰“党比”,即拉帮结派,党同伐异;

七曰“苟且”,即因循塞责,苟应故事;

八曰“浮言”,即议论丛杂,混淆是非。

不得不说,就算是魏广德这个后世人看了,也会拍手叫好,因为高拱对大明吏治的分析很到位,即便是到了后世也不过时。

嘉靖中期以来,官场盛行唯名是求、唯利是图的风气,官员为追求名利和官运亨通,贪贿成风。严嵩执政,更使官风大坏,“奔竞成俗,赇赂公行”。

他们公开卖官,“官无大小,皆有定价”,“凡文武迁擢,不论可否,但衡金之多寡而畀之。”

各级官员,因贿而得官,因官而得贿,“去百而求千,去千而求万”。

在高拱眼中,如不彻底破除贪污纳贿、卖官鬻爵的弊政,国将不治,朝政必衰。

魏广德不反对整顿吏治,虽然他不想沾这个吃力不讨好的差事,但不代表他也放任其滋生。

对贪官污吏,哪朝哪代其实都深恶痛绝。

不过,魏广德主要防备的还是高拱借此行排除异己之事,所以就对芦布吩咐道:“一会儿你去中书那边查查,抄录下近期处理了那些人,都是因为什么事儿。”

身处内阁机要,资料自然也很齐全。

毕竟不管是科道言官弹劾还是吏部查处,都会上奏,自然内阁都会留下记录。

快中午的时候,魏广德就已经从芦布那里拿到了一份名单,详细记录近期高拱处理的官员情况。

魏广德大略看了一遍,倒是看不出有什么明确的指向性,也就是说貌似不是在为打击某些势力而采取的行动。

吏科都给事中郑大经弹劾惠安县知县萧继美,久窃虚名,近乃使行千金于辇毂之下,请逮治之。

而最后高拱和隆庆皇帝都批了“可”,想来人现在已经被逮捕入狱了。

还有直隶巡按御史杨家相弹劾漕运把总指挥同知李天佑等八人贪污不职,及吏部查办刑部山西司郎中孙大霖纳贿银近三千两,赃迹数多,照依贪例,孙大霖革职为民等。

既然看不出高拱有什么动作,魏广德自然也没法说什么,最起码高拱整肃官场风气是好事儿。

高拱处理的七八个人里,皆涉及贿金,贪赃必然枉法,枉法为了贪赃。

以严刑峻法惩治贪贿,清除污俗,魏广德没意见,不过看到高拱回朝这么短的时间处理这么多案子,还是暗自乍舌,反贪力度堪称大明朝仅有。

(本章完)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