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844纷乱(2/3)

人。”

魏广德回道,“人到了息州后,我也就是每年派人过去看一两次,最近的一次下人回报说他发须没面,形如枯槁,没多少活头了。”

“你呀,前年那时你在陛下面前没说实话,也不怕被人知道,告你欺君之罪。”

殷士谵手指着魏广德叹道。

“严家的罪,严世番已经受了,就没必要难为一个将死之人吧。”

魏广德轻笑道,不过眼神透露出一丝怜悯之意。

他们说的是隆庆元年,隆庆皇帝登基不久,在大行皇帝尚未下葬之时,一日忽然想到当初严嵩把持朝政时所受到的屈辱,于是皇帝下旨要捉拿严嵩进京问罪。

宫人奉旨南下去了江西拿人,魏广德并未阻拦,只是之后不断劝说隆庆皇帝高抬贵手,没必要去难为一个八旬老头,坏了自己的名声。

等江西回报没有找到严嵩,都以为是江西官员联手隐瞒,把人藏起来了。

想到那里大多都是老臣,加之有魏广德的劝说,隆庆皇帝才熄了此心,之后再未管严嵩的事儿。

“咦?不是说徐阁老的事儿吗?怎么扯到严阁老那里去了,呵呵”

魏广德忽然笑道。

收起笑容后,魏广德想想才问道:“那海瑞也不知道最后会如何处理此事,可别白费我们一番功夫才好。”

“应该不会,他已经在整理各府送来的卷宗,若无心管此事,何必麻烦,直接退回让各地官府自审就是了。”

殷士谵笑道。

说完这话,殷士谵忽然面容一肃道:“对了,忘了问你,昨日兵科都给事中欧阳一敬上奏请辞,是你和他商量好的吗?”

魏广德微微点头,“此事之前司直兄找过我,我本来打算让他外放出去一段时间,先避开高拱的,可他担心不稳妥,坚持要回乡,我也没有继续劝说。”

魏广德把之前欧阳一敬找他询问和商量对策的事儿简单说了下,也没什么不好说的。

相信旨意一下,六神无主的官员不在少数,许多人怕是都睡不好觉。

其实他自认为当初在高拱和徐阶斗法的时候两不相帮是有情有义,可却不知道因此已经遭了高拱的忌恨。

不止是魏广德,还包括陈以勤和殷士谵。

若是知道内情,怕这会儿也不会如此闲淡的谈论此事,而是想办法联络张居正一致对外,准备和高拱开战了。

当然,他也没料到此时的张居正不是想的怎么对付即将回朝的高拱,而是在想法设法让高拱和陈以勤这帮人斗起来。

不过殷士谵接下来的话,却是让魏广德大吃一惊。

“杨尚书今日也上奏了乞休奏疏,请求辞官回乡养病。”

话从殷士谵口中说出,魏广德立时就皱眉思索起来。

若是现在的朝堂势力,张居正有杨博、霍翼的帮助,应该是可以在朝堂上和高拱搬搬手腕的,可若杨博致仕离朝,只剩下张居正,那霍翼未必还会坚定的站在张居正身后。

如此变化之下,张居正可就斗不过高拱了,说不得几个回合下来,张居正也会辞官回乡,那还玩个什么?

李春芳本来就是没多少担当,不怎么管事儿的,面对高拱的咄咄逼人,说不得就要撂挑子,那之后高拱会被矛头对准谁?

魏广德到这个时候第一次预感到,貌似自己这帮人,可能会在不久后就和高拱斗上。

当然,最终会不会真走到这一步,还得看高拱回朝后是个什么样子。

不过以他对高拱的了解,他的看法,别人就只能接受,他的意见也不容他人指指点点,只能照办。

这样的同僚,说实话,很难共处。

这也是当初没多少人支持他的原因,大家更愿意和徐阶打交道,而不愿意和高拱合作。

“杨尚书有什么病?”

魏广德随口问道。

“不知道。”

殷士谵摇摇头答道,“要不要晚些时候去他那里坐坐?”

“前几日见过他,可没看出来身体有何不适,不会也是因为高拱之故吧。”

魏广德明知故问道。

“外面传的就是这样,当初高拱和徐阶都躲在家中,杨尚书可是上奏请陛下挽留徐阁老的。”

殷士谵说道,“他这个时候请求回乡养病,倒是直接把朝局整乱了。”

“张叔大若是曲意逢迎高肃卿,会怎么样?”

魏广德终于问出这个问题。

殷士谵面色一肃,低声道:“我就是有这个担心,要不今晚叫上逸甫聚聚,想想对策?

虽说江南一旦闹起来,张叔大不得不和高肃卿争斗,可很可能孤木难支,最后被迫选择向他妥协,到时候这内阁可就要变天了。”

利用徐阶案让高拱抓住把柄报仇是他们设计的,到时候朝堂上高拱和张居正斗起来,身后又有杨博支持,这才能旗鼓相当。

“若真是因为高肃卿的缘故,那杨博应该是下决心要离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