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看门房的都是天庭灵草,这就是天师么?(2/4)

羁的文士,目光扫视间,轻咦一声:“长期出海的特征,你们是汪直的人?”

毛海峰心头一凛,上前抱拳:“王滶见过先生,不知先生高姓大名?”

文士道:“徐渭字文长,你是浙江人士,可听过我?”

毛海峰脸色微变:“原是青藤先生,先生为胡巡抚出谋划策,神机妙算,我家大人甚是佩服,岂会不知?”

“五峰船主怕是恨死我了吧?”

文士哈哈一笑,他正是满腹经纶的才子徐渭,在杭州时曾随军队出海,回归后也参与前线抗倭。

如今胡宗宪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已经升任右佥都御史,巡抚浙江,徐渭也受邀入幕府掌文书,屡屡献策,令汪直的船队遭遇了不小的打击。

汪直不久前的信件中,正是详细说明了这件事,他原本对于朝廷的水师很是看不起,但近来在胡宗宪、俞大猷、徐渭等一众人才的操练下,已是明显感受到了压力。

而徐渭来此,是因为江浙之地又生风波,前往京师拜会真正的靠山,此时对着九叶拱手一礼:“此人确实重要,关乎东南大局,前辈,我领他们进去?”

“老爷吩咐了,徐先生来此是有要事的,汝等进吧!”

九叶轻松地点点头,回到屋内重新闭上眼睛,晋入修炼中。

徐渭又恭敬地行礼,才进了天师府。

毛海峰先是看得莫名其妙,然后觉得自己猜到了:“此人莫非是京中权贵的亲属?”

他当然没有问出口,可徐渭何等敏锐,眼角余光一斜,就对这海盗义子的心理活动猜得八九不离十,暗暗失笑:“真不识货,我都指望这位前辈传授修仙之法呢!”

不过转念一想,当昨日得知这位的来历时,他也大吃一惊,确实不怪对方。

毕竟谁能想到,看门房的都是天庭灵草呢?这就是天师么?

毛海峰没有徐渭这般感叹,跟在身后走着,穿过前院,朝着厅堂而去,一路所见,倒是生出了敬畏之情。

古代的衣食住行,每一项都体现了森严的等级制。

在大明朝,洪武二十六年就定制,官员营造房屋,不许歇山转角,重檐重栱,及绘藻井,惟楼居重檐不禁。

其中具体到房间数目和内部装潢,比如一品、二品官员的府邸必须是“厅堂五间,九架,屋嵴用瓦兽,梁、栋、斗栱、檐桷青碧绘饰,门三间,五架,绿油,兽面锡环”;三品至五品的府邸则是“厅堂五间,七架,屋嵴用瓦兽,梁、栋、檐桷青碧绘饰”……

至于庶民的庐舍,不过三间,五架,不许用斗栱,饰彩色。

当然,规定永远是规定,大明开国至今,已近两百年,洪武年间的诸多规矩,遵从的人早就寥寥,别说百姓中的富豪商贾,早已是红墙绿瓦,画栋凋梁,就连北京城内的官员府邸,违制的都比比皆是。

而大真人府邸自然也被工部修建得堂皇大气,庄严威重,毛海峰将之前所进的权贵府邸暗暗比较,只觉得完全没有可比之处。

发现毛海峰观察规制,不是单纯的只看奢华,徐渭颔首道:“有些见识,读过书吧,跟了汪直,倒是可惜了……”

毛海峰心头一怒,沉声道:“五峰船主是我义父,还望青藤先生予以尊重!”

徐渭脾气古怪,被怼了也不恼怒,反倒笑了笑:“是个忠义的汉子,我失言了,可惜他若是再不将功赎罪,终是全家尽殁,遗臭后世的下场啊!”

毛海峰拳头握紧:“我家大人早就想为朝廷效力,可京中却无人愿意告知陛下,报国无望!”

“京中权贵贪婪得很,你们又不得门路,岂能上达天听?”

徐渭科举失意,又自忖才华横溢,对于朝廷官员其实也是相当看不上的,评价之后,奇道:“我记得当时正是李天师令汪直收兵,你为何不早早来此拜会?”

毛海峰有些尴尬,总不好说汪直正是忌惮李天师的能耐,才让他去寻别人,正要找个借口,脚步突然一顿:“咦?”

因为前方的院子,突然热闹起来,有人进进出出,并且还在搬运着书籍。

刚刚那个门房九叶,不是说李天师不见客么,为何府内有如此多的人?

徐渭并不差异,解释道:“他们来自京城各大医馆,不是李天师的客人。”

毛海峰也有所耳闻,李天师本是医师,更是能治好土地公公的神医,心头一动:“难道他们是来拜师学艺的?”

徐渭摇摇头,语气里有着敬佩:“不是传授医术,而是编写一本医学着作。”

毛海峰上前几步,也从封皮上看到了《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雷公炮炙论》《唐本草》等等,这才明白是要编着一本大明的医学着作。

毛海峰骨子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