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十殿阎罗想换头?(2/4)

文解入京的士子虽是各州翘楚,却因为各地学术水平良莠不齐,还是逊于京中二馆六学的。”

“因此大部分进士为京内士子所得,少部分为外州士子,这完全正常。”

“而明经科由于铨选时间太长,能在京中求学的士子,往往不愿意等上四五年才得官位,都来竞争进士,反倒是外州士子更易上榜,我在凉州有一位同窗,他此次也中了明经科……”

听到这里,苏味道也不得不说道:“李机宜此言公允。”

李彦道:“但往年科举并不公平,尤其是进士科,对外州士子打压太甚,你的才华横溢,都能落选一回,可见取士不公。”

苏味道行礼:“李机宜能说出这番话来,已是仗义执言,苏某拜谢!”

李彦道:“不必言谢,喝酒吧!”

看着案上酒壶,苏味道怔了怔,却也不敢反抗,倒了一杯,咕嘟咕嘟喝下。

李彦看了看他的状态:“再喝一杯!”

苏味道又喝了一杯,才听到眼前这位最年轻的五品权贵道:“其实取士不公,也非上愿,圣人不愿意选士名额,都被关陇士子把持!”

“可主考官、出题的、阅卷的,大部分都是关陇士子,他们不照顾本地学子,难不成去照顾外州之人?”

“再者文无第一,评价一篇文章的优劣高下,本来就是一件极其主观的事情,除非是那种公认的名传千古的佳作,否则总能挑出些毛病来。”

苏味道已经有些迷糊,但听了此言也不禁点头。

他的文采已经足够出众,可总有人挑刺,那真是毫无办法。

而有些话,李彦也不会说。

比如李治无法批卷,只能每次看结果,久而久之,取士的地域比例,就变得越来越畸形。

每每过于夸张了,李治就开制科,去专门选拔一些其他地方的人才,尽可能平衡比例。

上下博弈,不断拉锯。

而李敬玄为山东士族站台后,山东士子率先得到了一部分公平,但无形中也挤压了别的外州,其他地方依旧是万马齐喑。

直到这一科。

李彦顿了顿,接着道:“士子中毒案后,圣人对这一科大为重视,不仅亲自露面鼓励众士子,对于试卷批阅也极为上心。”

“李侍郎由于其子涉案,显然也顾不上这一科科举,如今更是不幸患病,瘫身在家,此次就由裴侍郎主持。”

“知道此次情况特殊,考官们也不敢触霉头,摈弃私心,公正取士,于是有了这一科的名单。”

苏味道咬牙道:“这又如何?不过是这一科罢了!”

李彦摇头:“并不是这一科,因为中毒的士子们,还可以考下一科。”

“他们本来就是各地最有才华的翘楚,这次还在圣人面前留了名,完全可以将宝押在明年的科举上。”

“到了明年,只要鼓吹一番声势,引起裴侍郎乃至圣人的关注,曾经被害中毒,错过科举的士子,如今再来应试,得到一个公正的待遇,终究是不难的……”

“这就是两科了,如果这个势还能接着造一造,运作好了,延续个三科,一切就再也不同了。”

“取士不公的风气,固然不可能完全扭转,但外州士子的人数比例,肯定能有所增加。”

说到这里,李彦长叹:“任谁也想不到,科举中毒案,居然会是苦肉计。”

苏味道的双手拼命捏住腿,身子还是止不住颤抖起来。

李彦站起身来,亲自给他倒了酒:“接着喝!”

苏味道喝。

李彦则透过窗户,看着东市的热闹:“你们都很年轻,大部分都拿过两到三次文解,张阳用了六年的时间行走各州,说服你们,参与到这个计划里面……”

“此次中毒虽然是三十五人,但他应该说服五十多位外州士子。”

“原本用云丹造势,是为了应付事后的查案,将责任揽到他一人身上。”

“不料过程中却被外人听到,李守一真以为此丹是灵丹妙药,硬生生带人抢夺走了十七人份的药。”

“张阳为了保护那些药,险些被他们活生生打死。”

“因为在他看来,那不是药,而是未来十七个有希望中举的名额,结果被李守一和他的跟班,稀里糊涂的浪费掉了……”

听到这里,苏味道脸色通红,泪流满面,一言不发。

夜深了,外面的灯火光亮渐渐低落,李彦的眸光幽幽:“平心而论,我起初真的不敢相信,张阳居然敢这么做。”

“他每多拉进来一人,就多一份危险,万一有人提前举报,岂不是功亏一篑?”

“既是一片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