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241章:大殿(2/3)

“别说话,跟上我。”王珂向全排做了一个手势,然后紧跟着耿大叔,快速地闪进了陵墓。

全排拾级而上,迎面是六根两抱粗的朱红柱子,飞檐下,五扇大门。

从最靠南面的那扇偏门进来后,全部站在门厅里,耿大叔对着王珂说:“小王排长,你们在里面训练就是,动静不要闹得太大,我两个小时以后来开门。”

“谢谢耿叔。”

耿大叔把门带上,从外面上了锁。指挥排十九名战士和卫生员于德本,立刻与世隔绝了。

“哈哈,排长,原来你是带我们来看皇陵的啊!”

朱红色的大门一关,战士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大家格外兴奋。

这一方天地,就如同一个封闭的神奇世界。大家一起抬头向门后面的头顶看去,门后是一排宽约三米多的南北连廊,雕梁画栋。

王珂指指刚刚进来的偏门旁边,对全排战士和于德本说:“各位,你们都知道这座皇陵的故事不?”

大家一起摇摇头,“老珂子,你知道什么尽快说,我们都急死了。”

王珂以前听温教授说过,只是朦胧中有些印象,现在总算对上号了。

“这座大门叫隆恩门,对面便是隆恩殿。东西两侧的,叫配殿。你们发现了没有?隆恩殿最特殊。来来来,大家把装备都放在南面的偏殿里,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指挥排全体同志和卫生员于德本,根本不用担心这装备不安全,因为这大殿连只鸟飞进来都困难。

放完装备,全排的同志来到隆恩殿前。听王珂说。

“首先,这座陵叫慕陵。这下面的皇帝是史上最为节俭的一位,他穿的衣服是带补丁的,起初他衣服补丁由内务府来帮他打理,后来这些银子他都省了,由后宫妃嫔轮流替他打补丁,平时也不敢多吃几个鸡蛋,每天只吃一枚鸡蛋,皇后过生日时,他也是用一碗打卤面招待众位大臣。”

“看来比我们排长还抠。”谷茂林低声地说道,地瓜梁小龙和麻秆赵明明直接笑起来。

“谷茂林,你是不是找打?我怎么比皇帝老儿还抠呢?不就是吃你两个火烧嘛!”

王珂把眼一瞪,宋睿民立刻接上话茬:“排长,你别听‘老毛病’的,你继续。”

“对,老珂子继续,我看你们指挥排的兵,怕我都不怕你。”卫生员于德本也插话,刚刚他知道来看皇陵,心里乐开了花。

“好,我继续说,注意看这隆恩殿。这位皇帝一改面阔五间的惯例,缩为三间,进深也为三间,改重檐歇山顶为单檐歇山顶。加上东西配殿,三座建筑均是木构架,都是珍贵的金丝楠木,殿内外均不施彩绘,而以精湛的技艺雕刻了数以千计的云龙图案镶嵌。”

大家一齐看去,果然三殿都是本色,没有一点蓝色彩绘。最令人惊叹的是在三座殿的门窗隔扇、梁柱、雀替、天花、藻井上布满了形态各异的木雕龙。再看隆恩殿天花板上都以高浮雕的手法制成向下俯视的龙头,栩栩如生,制作精巧,形象生动。

“这位皇帝在位三十年,享年六十九岁。他一生谨小慎微,鲜有作为。特别是鸦片战争失败,就是他签订的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啊?!”

“注意看哦。”王珂继续指指前后方,说道:“这位皇帝裁撤了圣德神功碑楼、华表、石像生、方城、明楼、二柱门等建筑。在地宫下增设龙须沟,月台及大殿周围不设栏杆,隆恩门前三路三孔桥改为一路拱桥和两路平桥,同时将陵寝名,镌刻在牌坊中门之上等等。”

“排长,你知道的真多。”王明生完全的听傻了,连卫生员于德本也惊讶地看着王珂。

王珂没理王明生,继续说道:“慕陵的特点:一是大量采用金丝楠木和精美的木雕龙装饰;二是里面采用了大量的汉白玉雕刻;三是围墙采用磨砖对缝、干摆灌浆工艺到顶。用料和工艺的考究,更加凸显了陵墓四周的山环水抱之势。喂,你们大家知道,这个小小的陵墓,花了多少钱吗?”

“这个真不知道。”包括于德本在内,现在也完全沉浸在王珂的述说中,这段历史就足以让全排战士震撼了。

“总计四百四十万两,相当于十几亿人民币吧!”

“我的个乖乖来!”地瓜梁小龙脱口而出,嘴张得老大。

“同志们,这一大块地形,都叫龙泉峪。远有太行山脉为来龙,体势圆浑凝重的永宁山为少祖山,近有后宝山以玄武垂头之势,被依做主山。同居西北乾方,共同组成了龙泉峪西部层次深远又气势宏伟的天然底景。”

说到这里,全排已经穿过隆恩殿,后面一是排汉白玉石雕,再向后便是巨大的寝宫室顶,犹如一座神坛。

“大家看,来龙两翼延展开来为沙山,左为双峰岫,右有护沙山,似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