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章 魔改科技(1/2)
去年年末的时候,秦潇主要负责的民用科技产品发布了电视机,电视机在这个文娱匮乏的修行世界无疑是投入了一颗重磅炸弹。>
再加上乌托邦宣传部全力制作了许多精良的节目和提前预热的经销商体系,一经发布就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巨大的观看热情,时至今日都还有很多人在晚上准时收看乌托邦之声和它后面的电视剧,看完之后又在网上忏悔,今天又是没有好好修行的一天。>
电视机这款产品相比手机,有更大的屏幕尺寸、更好的音质画面、更适合多人观看,但实际上它给世界带来的震撼,更多是来自于每天连续播放的精品内容,而非这款产品本身。>
这个世界上数量最庞大的具有购买力的宗门修士人群其实没有多人观看节目的习惯,也不像乌托邦人这样有家庭为单位聚集的情况,对他们来说电视机的便携性和隐私性都不如手机。>
而其他国家的非宗门修士家庭,基本上没有可能将十分紧凑的修行资源拿去购买娱乐消费的产品上,而且在乌托邦之外通过经销商购买乌托邦的产品价格会更高,更加让电视机这款产品的销路受限。>
(增强现实)眼镜项目的立项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的,它对比手机有非常显著的优势。>
首先是更好的隐私性和便携性,眼镜从设计理念上就是可以全天候佩戴,而且在任何场合下都只有自己可以看到眼镜屏幕中的内容,不用担心被身边或者远处有远视能力的修士看到自己的手机。>
其次是解放双手,不管是修士还是普通人,双手在日常工作中都是极为重要的,特别是修士,拿着手机的时候对施法和战斗影响很大,在网络上已经出现很多修士因为在看手机被宿敌偷袭的案例。>
当然了,在这种情况下,看手机分神对修士的影响是更大的。>
除了这两个主要的优势之外,沉浸式的广阔空间视野也是非常重要的优势,在目前产品的规划中,未来用户戴着眼镜可以享受超大巨幕的观看体验,也可以在虚拟空间中呈现多个屏幕,一边刷社交媒体,一边实时通讯,还能同时一边学习修行视频。>
还有未来通过语音控制、手势识别的交互方式,以及和信息部正在开展的项目结合,这段时间从蓝星陆续穿越过来的新伙伴们带来了蓝星最新的科技发展动态,眼镜很可能是落地的最佳载体。>
“怎么样,是不是看着有点手痒,老骆那边最近新来了几个不错的小伙,想法很多,如果你不是在忙那个项目,这个眼镜很可能信息部也是你来牵头做。”>
张三问不知什么时候出现在了陆川身边,陆川连忙站起身打招呼。>
“做个符合硬件要求的眼镜出来不算困难,材料方面的问题我都能搞定,但以信息部那边人工智能的进展,短时间内很难有他们想象中那样的突破,所以我觉得大概率只会做出来一个戴在头上的手机。”>
张三问向来实话实说,乌托邦的科技树发展并不是完全平衡的,哪方面的科技率先取得突破,非常依赖于有没有对口的穿越者从天而降。>
他所说的人工智能发展,一方面依赖于芯片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依赖于信息部算法人才的培养,这两项都是短时间内很难可以快速突破的。>
乌托邦现有的芯片技术是一项魔改科技,张三问解决材料上的问题,制造工艺、能耗和散热问题都是靠元气术法和微型阵法来辅助解决的,在几年前就达到了能制造手机的程度。>
可惜他们的芯片科技中断了好几年,最大的原因就是负责设计和架构的专家在卫国战争中牺牲了,一直到有了谢婉的符箓能复活那位专家,才把人家从冥界薅出来继续干活建设乌托邦。>
但和完全是两回事,一方面那位芯片设计专家穿越的比较早,当时蓝星还没有提出的概念,另一方面两者在设计目标、架构特点和应用场景上都存在显著差异,并且乌托邦也没有这方面的人才储备。>
算法方面的发展同样如此,对语音的识别、理解、和响应都需要相应的算法模型,没有能力的眼镜,无非是把显示单元从手机屏幕换成了眼镜光机,也就是张三问所说的,把手机戴在头顶上。>
“先有个起步嘛,这个世界上的人都不戴眼镜,得让大家先接受有这种方式,技术上的问题我们可以慢慢发展嘛,不是一开始就要做一个完美的产品出来。”陆川笑道,“要不我帮您看一眼什么时候会有做这方面的人才穿越过来?”>
张三问也笑,“你少把能力用在这种没用的地方,等我们哪天需要关键参数的时候,会来找你帮忙的。跟我上楼,有点事跟你说。”>
陆川便跟张三问去了他的办公室,留下一个极度想吃瓜但又不敢隐身靠近偷听的秦潇。>
张三问的办公室还是乱糟糟的,书架堆满杂乱书籍,桌面散落文件与咖啡杯,地面上的工具横七竖八,墙上的白板写满公式,字迹潦草一点都看不懂。<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