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节 铜矿(1/2)
夜,月朗星稠。
杀死约一千白袍骑兵后,张一三和部下饱餐一顿铁锅乱炖马肉。
此刻,除暗哨,大家正在酣睡。yu.et
次日睡到自然醒,张安(汗丹汗女儿,张一三弟子)找到张一三。
“师父,昨天晚有两波使者,他们自称来自夷播海南岸,一个叫大玉兹,前身是乌兹;
一个叫吉利吉思,前身是大宛。”
张一三头也不抬吩咐,“你和秦宝各带一万骑兵过去,让他们汗王出城投降,如果不愿,把王室杀干净。”
“是。”
张安躬身倒退离开营帐。
隔日张新收到张一三前线战报,主要内容是请求在夷播海,也就是巴尔喀什湖西岸设立屯垦兵团。
打量战报内容,张新隐隐感觉遗漏什么?
忽地想到夷播海北岸是有名的铜矿带,那里有世界排名前十的铜储量,还有数量不少的伴生金矿。
如此,张新决定从福晋城调十九万人在夷播海设屯垦兵团,待稳定后立马开采。
一边戍边,一边种田,一边采矿,稳赚不赔。
与此同时,于东海的三万骑兵,七万卒兵正押着一批又一批俘虏往前西宁县,通过火车送到南部,参与修铁路。
同一时间,两千禁卫军在瓦刺北部边境附近,一处叫阿里苏的小地方,与一队约两千斯拉夫火枪兵遭遇。
两边都是一愣,有点突然。
因为语言不通,加上事发突然,火拼发生。
禁卫军武器是一米直径重型圆盾,五枚标枪,一柄狗腿弯刀,每三人配一柄骑兵弩。
打法是盾阵在前,标枪和骑兵弩攻击。
斯拉夫人使用遂发火枪和刀剑盾。
因为火枪,对峙初期势均力敌,近战后斯拉夫人崩溃,两千人只有三四人逃脱。
消息很快传回各自后方。
斯拉夫前线指挥官库图索夫疑惑看向逃回来的士卒,“对方不是瓦刺骑兵?”
“不是,”士卒形象狼狈介绍道,“他们比瓦刺骑兵更强,更有纪律。”
当天,库图索夫从其它渠道知道,他的对手是明朝。
蓝玉很快也从俘虏口中知道库图索夫。
米哈伊尔一世沙皇坐下挥指官,过去十年,他们越过乌拉尔山脉,不断征服通古斯人,一直把边界往东推到叶尼塞河。
这些情报三天后传到前线物资集散地西宁县。
库图索夫张新不认识,因为李愧奇,知道通古斯人也是黄种人,生活在后世大名顶顶的西西伯利亚地区。
境内面积260万平方公里,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有著名的秋明油汽田、库兹巴斯煤田、托木斯克铁矿、金、金刚石等等。
优点是各类资源分布比较集中,而且大型矿床较多,且多以地表露天为主。
农业,星罗棋布的大小湖泊河流数以千计,主流鄂毕河和额尔齐斯河贯穿全境,淡水资源无比丰富,无数年孕育大量肥沃的黑钙土、褐钙土土地。
造就它成为最重要畜牧业和小麦产区,没有之一。
打量蓝玉书信,张新在书房内静坐良久,随后唤来二丫。
片刻二丫到,躬身抱拳:“陛下,您找我。”
“把前线基地往西北方向推三千里。”张新冷静道,“征用民力,使用士卒修路,铁路修造同步进行。”
“阿里苏?”二丫表情疑惑,“蓝玉驻扎的地方。”
“就是阿里苏!”张新脾气有点冲,“调赵进、吴俊义、燕顺、郭三富、熊本事、陈明遇,以及你认为有本事的将军,还有你;
从其它防区抽调共同四十万士卒补充到阿里苏,从福晋城抽十九万到夷播海西岸,其它方向如果有战事,采取守势,集中力量。”
老板动动嘴,手下忙断腿,二丫从张新脸上看到坚定不移,本想劝什么,只好咽回去。
出门前,二丫没能忍住,回头重新走到张新跟前,“陛下,为什么?”
张新抬头看向二丫,一本正经道,“我有一个好兄弟,类似王小林,他是通古斯人,死在斯拉夫人手里,我要替他报仇。”
二丫:“....”
片刻后,西宁县上空飞出大量信鸽,担心它们被猛禽吃掉,每个方向三只。
主要方向是大都城、徐家汇、南部汉达城。
陈晴儿展开信纸,眉头轻轻皱在一起,随后叫来智囊团定下决策。
一,优先修筑西宁到阿里苏铁路和硬化路。
广州府到捕鱼儿海,汉达城到西宁县,大都城到徐家汇次之。
二,文化教育司加大宣传力度,凝聚向心力,民与国共渡难关。
三,增税,稻谷每亩交税300斤,提升到450斤;小麦每亩交税200斤,抽升到300斤。
四,增加商税,由15%增加到25%;
增设个人所得税,月薪5元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