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270 载誉回国,打个铺垫(2/3)

这样做的。

改革开放二十年,社会在发展,国家在进步,各行各业其实和西方国家的差距都在不断缩小。

老一辈人的艰苦奋斗精神咱们得继承,一代人不行就两代人,总有一天会追上西方的。

说回音乐的事,今天其实就算不是我出现,未来也有可能是张三或者李四。

我相信我的情况不是个例,华语乐坛未来也肯定会很快迎来大发展。”

江炎很是官方的回答结束,现场记者便开始鼓掌。

之前确实有一些声音是持悲观态度的。

从一个小小的中美音乐方面的差距,引申到各行各业,然后对国家各种摇头哀叹。

但其实大多数人心里还是有数的。

对方厉害,这我们知道,但我们也不是在躺平的啊。

就如江炎说的一样,我们都在努力,一点一点地追赶,虽然看上去慢,但总有一天会追上的。

再说,客观差距就在那里,一夜之间就想赶上也不可能嘛。

所以得贯彻科学发展观,要有耐心一点。

道理其实都懂,但也得看谁说。

一般人说的话没人听的,而且很容易被扣上眼红找借口的帽子。

但现在江炎就有这个资格,毕竟人家不仅去欧美了,而且还很成功。

亚洲乐坛没有人比他更有资格的了。

电视机前的观众们闻言也是点点头。

江炎果然还是江炎啊,劝学的味道依旧没变。

当然,最关键的是人家去老美取得这么好的成绩依旧没飘。

思想依旧是端正可靠,对国家的期待也是满满。

好小伙,好同志,好偶像啊!

。。。。。。

采访继续,记者问道“以后你会着重在欧美发展么,华语专辑还会不会出?”

这是很多人都想知道的问题。

江炎在欧美市场有成绩,粉丝们确实高兴。

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都希望江炎只做英文歌了。

国际名气得打,但也得照顾国内粉丝。

毕竟国内粉丝才是基础对吧。

“华语歌肯定会继续出的!”

好在江炎首先就给大家送了一颗定心丸,然后他继续说道,“我的母语毕竟是中文嘛,另外从个人音乐的理解上来看,其实我依旧觉得中文歌才是最牛的,词曲音律,还有五千年的传统文化,这是个超级大宝藏,想要挖掘透,我这辈子都不太可能,所以光从钻研的角度考虑,华语歌我都不会放弃。”

弘扬传统文化,这是必须要摆正的态度。

而且没人觉得江炎是在说假话。

“中国风”就摆在那里,要是对传统文化没一点兴趣的可开创不出来。

所以这也再次赢得了一众掌声。

江炎继续说道“英文歌,或者非华语歌我也会继续出,而且是接下来和华纳合作的重点。”

论赚钱,欧美乐坛自然是远超华语乐坛的。

同样一张专辑同样的销量,比华语的高好几倍,更何况人家版权做得也更好,体量又比华语的大,销售上限也会多出好多。

所以在赚钱这方面,以后江炎自然是偏重欧美的。

这时有记者又问了“你是怎么做到驾驭各种风格甚至各种语种的?”

江炎很快便回答“首先,人类的悲欢是想通的,音乐便是人类情感的一种表达方式。

其次,我比较喜欢学习,什么都学,而且幸运的是,什么都学得很快。

所以对于不同的语种不同的风格什么的,只要抓住了那个点应该就能抓个不离十。

不过这话说得可能有些马后炮,毕竟我出成绩了嘛。

人只要成功,说什么的都是对的。

但说实话,在歌曲发行前,我自己其实也没想到自己的英文歌会受到欧美听众如此高的认可。

所以通过这一次,我算是又学到了一些东西。

接下来我会再接再厉,摇滚、流行、民族甚至民谣、嘻哈等等,我都会尝试着去做。

语言也会有普通话、粤语、日语、英文或者其他语种。

至于做成什么样,或者什么时候做出来,就得看我学得怎么样了。

也许是垃圾,也许又是好歌,但探索嘛,总是没错的,对吧?”

问问题的自然又是自己人。

江炎的真实想法是给未来正式做个铺垫。

毕竟他以后拥有的技能会是海量,所以早点把“天才”这个人设承认了,以后万一真的搞个《我在东北玩泥巴》的印度歌,或者忽然又会开飞机了,大家也不会觉得太夸张。

天才嘛,凡人能看得懂就不是天才了。

台下的记者们一听,果然觉得江炎这种人真的不可用常人的眼光看待。

当一个人比你强一点的时候,大多数人是会不服的,但当一个人比你强上太多,强到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