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一百四十八章:底线(1/2)

耿章光是个实在人。

当初谈条件时只不过想着弄十颗真奴脑袋。

如果仅仅按照十级真奴谈妥的条件,耿家该按照一级真奴换两副铁甲,两杆鲁密铳,二百斤火药算账。

然结果大出所料,获得首级的实际数量翻了十几倍。

此时四城收复战还没开打,那要等到夏天,这段时间明军一直是大败亏输,根本没能力获得一场胜利。

这些斩获的意义非同小可,朝廷非得重视不可。

黄毅已经能够肯定耿如杞定然翻身,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耿如杞以后能不能入阁都两说。

所以他绝口不提当初谈妥的交换条件。

当然,他清楚地意识到提了也是白搭,如此多的铁甲、鲁密铳、火药,一个关内游兵营都未必有这么多。

任谁也不可能爽爽快快地给出。

耿如杞高升宣大总督,到任后,黄毅总能得到关照,分几次花几个月甚至于一年时间弄到手这些军需不香吗?

没想到的是,耿章光是个有心人,黄毅不开口,他任然竭尽所能给了铁甲和火绳枪。

黄毅相当高兴,他最是注重训练根据地的群众使用火绳枪。

并且经常讲使用火器的好处,曾经信誓旦旦告诉所有人,哪怕是左芳莲、张氏、孙素珠、杜翠兰等等弱女子。

只要用心练习装填、射击,建奴的马甲、步甲甚至于巴牙喇都有可能被她们击毙。

因此根据地里的妇女和力量不足的男子都希望练习打放火绳枪。

只可惜火枪太少只有六十杆,一支枪由四五个人轮换着练习装填、瞄准,开火这个步骤当然省了,每十天才被允许实弹射击三次。

练习最刻苦、最积极的要数汪柏山、张氏和杜翠兰。

也是因为枪支、火药归他们管理,他们可以练习的时间更加多,所以他们三人的射击成绩名列前茅。

如今的汪柏山更加自信了,他每天都跑步体力好了许多,只不过他天生的力气小,射箭、端着长枪突刺真的不行。

自从有了鲁密铳后,他每天勤学苦练,做到了五十步内弹无虚发。

他有理由相信,真的上了战场,肯定能够使用鲁密铳击毙后金军的白甲兵。

左芳莲是鸨儿从小培养的扬州瘦马,不爱舞枪弄棒,基本上没怎么参加训练,所以仅仅是会使用鲁密铳,装填速度慢,谈不上有准头。

人各有所长,黄毅没有要求精通音律擅长弹琴歌舞的左芳莲苦练战斗技能,想着以后由她来组建宣传队、文工团。

历史经验告诉黄毅,想要较好的发展,必须全民皆兵,还必须大量使用火枪。

当然,这个历史经验不是来自中国的历史,而是美国。

当年欧洲人来到北美洲殖民地,遍地都是弓马娴熟的印第安人。

欧洲人做工、耕种之时必须时刻准备着端起火绳枪射杀骑着马呼啸而来的印第安人。

那时的北美洲恐怕有几千万印第安人,欧洲殖民者怎么就能立足并且发展壮大了?

他们可没长城保护,也没有硕大的城池!

归根结底就是他们有火枪,人人都能够娴熟地使用火枪。

口外拥有广袤的土地,有跟印第安人的战斗力、装备相差无几的游牧名族。

如何立足?当然是全民皆兵。

所以黄毅的根据地也大量使用火枪,接下来就会打制鸟铳、鲁密铳多多益善。

要求十岁以上,不分男女都要练习射击,以后还要进行考评,射击动作娴熟、射击成绩名列前茅的予以提拔,给予荣誉、发给实物奖励。

这两天耿家可热闹了,黄毅成为了热议的话题。

这当然是姨娘大讲特讲相貌堂堂文武全才的黄毅如何英雄了得,如何志存高远。

她已经把黄毅看做女婿了,殊不知耿章光仅仅是提了提而已,黄毅根本没给予答复。

但是明确答复不可能入关来当武官!

这其实是黄毅的底线!

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大明是以文制武。是文官管理、调遣武将,下拨粮饷。

所以袁崇焕这位只会吹牛逼没本事斩杀一个后金军大将的蓟辽总督,却有本事杀了大明的一镇总兵官毛文龙。

袁崇焕能够在毛文龙的地盘上杀了毛文龙,不是袁崇焕有本事、有魄力。

而是充分说明毛文龙对大明朝忠心耿耿,打心里没防备朝廷,根本想不到袁崇焕会矫诏,会杜撰十二当斩谋杀一直在坚持敌后作战的总兵官。

黄毅为了得到大明的支持,方便日后能够从山陕弄大量人口,所以一定要担任大明的武官。

却又要保持独立自主做到基本上不服从调遣,所以在翅膀硬了之前尽可能不入关。

这里还有一个大好处,用不着跪来跪去。

黄毅是个现代人,哪有可能习惯下跪见上官?

入关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