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五十六章 高昂的借读费(2/2)

何子昌就给了封荐书,啥都没说,玉柱知道什么规矩?

老革命总会遇见新情况。

玉柱心思一闪,便拱手道:“何师叔说过了很多规矩,不知山长指的哪一条?”

“哦,入我书院来寄读,须资助一千两纹银,一两都不能少。”山长也不待玉柱答复,又绝决的说,“若是无钱资助,请回吧。”

好嘛,这不就和当年玉柱的同桌,每年要花十五万赞助费,才有资格进国家级重点中学借读,一样的性质么?

玉柱明白了,何子昌之所以故意不提,是怕他仗着佟家的势,在学政衙门里闹事罢了。

一千两银子,对于一般的小地主来说,绝对不是个小数目。但是,这么点钱,还真没放在玉柱的眼里。

玉柱这次南下,李四儿惟恐儿子受了苦,除了明面上给他的银子之外,又悄悄的塞了不少的银票。

“吴江,取两千两银票来。”玉柱彻底明白了,何子昌和这位山长都把他当作是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了。

若是玉柱肯给银子,收的钱正好拿来补贴穷人家的读书种子,书院最终肯定得名又得利。

假如,玉柱不舍得赞助,或是没钱赞助,那也怪不得书院不收留了。

可谓是一举两得!

很快,吴江拿着二十张百两的银票,双手捧到了山长的跟前。

玉柱笑着说:“共两千两,其中的一千两,是学生的资助。另一千两,算作是学生的一点心意,请山长代为资助那些有才华的读书人。”

“咦。”山长惊讶的望着玉柱,怪事年年有,今年特别多,莫非来了个脑子有病的不成?

玉柱微微一笑,说:“资助读书人上进,固所愿也!”

“老夫乃富平李因笃,你唤山长便可。”

玉柱一听,哟嗬,敢情是“关中三李”的李因笃啊,他赶紧行礼,“拜见师叔祖。”

(s,求推荐票,玉柱恭请各位爷大安。)

***作者有话说***

说实话,写鞑清的事,只是兴趣所作,本没指望赚钱。

然而,本书非但没扑街,反而势头很猛的走向了火旺,玉柱感激涕零,多谢各位兄弟姐妹们的抬爱了,打千请各位老少爷们万福金安了!

针对本书的一些争议,作出一些必要的解释。

1、本书根据史料的记载,有九成以上的真实人物和事迹,只是有一成是根据剧情的需要进行的改动。实话说,这已经很不容易了,因为有海量的史料需要甄别选取,再用故事串起来,真的很难。

本书的风俗习惯,社会百态和历史背景,经得起考据党的研究。

2、关于浸猪笼那一段,有人说太毒了,就提前剧透一下吧。

玉柱不可能是正人君子,更不可能是没有污点的掌握兵权的重臣。要知道,在鞑清的历史背景之下,一个完全没有把柄可抓的正人君子,哪怕是旗人,也是不可能被皇帝真正信重的。

玉柱的亲爹隆科多,抢了岳父的小妾,名声臭不可闻,却照样被重用为九门提督,可见,康熙就怕重臣没有小辫子可抓。

玉柱要污了自己的名声,只有两个选择:贪钱或好色,答案应该不问自明了吧?

3、谩骂的人,做的都是无用功。以玉柱的阅历和心胸,只当是轻风拂面,浑不在意。

最后,恭请各位身体健康。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