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二百八十章 奴酋各有心思(2/3)

眼帘,想了一会儿,开口说道:“这真的是没有什么好办法。虽说大金八旗应精诚团结,同心对外,可皇太极只保留两黄旗的实力,甚是不公。”

停顿了一下,他又补充道:“估计,他也不敢太过分。只有两黄旗是他的嫡系,其他六旗,或是四旗联手,也不惧他。”

六旗联手,有些高估;四旗嘛,两蓝旗加两白旗还是能做到的。

但多尔衮兄弟暂时还不想与两蓝旗结盟,处于相对的中立地位,皇太极、莽古尔泰和阿敏,都要拉拢示好。

至于代善的两红旗,没有了岳讬、硕讬这样的强悍将领,又在旅顺堡遭遇挫败,实力已经大损。

在多尔衮兄弟看来,代善是个软骨头,或者叫墙头草。名义上是为大金着想,实则就是软弱,哪边得势往哪边靠。

阿济格沉吟了半晌,说道:“皇太极亲自出马,我觉得是要借机对付莽古尔泰。正蓝旗六千人马,估计将承担最难完成的任务。”

此次出兵,两白旗一万,两红旗六千,正蓝旗六千,两黄旗一万三千,再加蒙古附庸五千,共是四万人马。

除去沿途警戒,确保后路的,能够抵达南关防线作战的,估计在三万两三千左右。

莽古尔泰倒是主动请缨,在沿途各要道据点驻防。但却被皇太极否决,安排给了两红旗。

从这个举动来看,皇太极想要正蓝旗到前线厮杀的心思相当明显。代善的软弱,阿敏所部在朝鲜的损失,使得皇太极转移了视线,盯上了莽古尔泰。

多尔衮对阿济格的判断是认可的,但却并没有幸灾乐祸,而是轻轻叹了口气。

唇亡齿寒,皇太极把对手一个个地削弱,两白旗又岂能例外,他们三兄弟不还是要表现出顺从?

“万一——”多铎突然想起什么似的,开口问道:“此次进攻失利,损失惨重,或是无功而返,对皇太极的打击更大吧?”

阿济格目光一闪,若有所思地看了弟弟一眼,摇头道:“怎么会?东江军已经被明廷断绝粮饷,能不乱已是难得。虽然我要你们谨慎小心,可也不认为东江军能够击败我建州勇士的悍勇进攻。最多,损失大一些罢了。”

多尔衮也不认为有失利的可能,象阿济格所说,人员损失大倒是可能。同时,他也不希望是这样的结果。

“三弟,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这个道理,你要明白。”多尔衮沉声提醒道:“不管怎样,大金是我们的根本,不能做有损金国的事情。”

多铎嘿嘿笑了两声,说道:“随口乱说而已。我再傻,也不会因小失大,因为皇太极,而损害大金。”

多尔衮微笑颌首,似乎很欣慰,这个最小的弟弟长大了、懂事了。

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或许会有盟友,比如莽古尔泰,或者阿敏。但最值得信赖的,还得是自家兄弟。

对于皇太极,三兄弟有着磨灭不了的仇恨,那是杀母之仇。

更何况,多尔衮受到了谣言的影响,认为汗王之位是自己的,被皇太极等人抢走了。

只不过,现在相对于皇太极,多尔衮兄弟处于弱势地位,只能是委曲求全,隐忍待机。

他们也不是没有优势,可能是唯一的,那就是年轻。岁月是把杀猪刀,会把皇太极这头猪先杀掉。

………………

盖州卫城。

莽古尔泰作为先锋,率六千正蓝旗人马先行抵达此城。他是憋着一肚子火气,却又不得不忍气吞声地接受汗命。

白天出城,带着亲卫队在附近的山林狩猎散心,傍晚才返回,烧烤猎物,喝酒解愁。

“兄长。”德格类大口地喝着酒,抹了把嘴,对着闷闷不乐的莽古尔泰劝说道:“打仗就打仗,还能把咱正蓝旗都打光不成?”

莽古尔泰翻了下眼睛,大嚼着嘴里的肉,有些含混不清地说道:“没有了人马,以后任他捏圆捏扁不成?”

德格类耸了耸肩膀,说道:“那又有什么办法,谁让他是汗王呢!多尔衮兄弟不就认命了,征察哈尔部时多卖力,还得了‘墨尔根戴青’的称号。”

“多尔衮卖力的同时,也在积攒自己的战功和威望。”莽古尔泰一哂,说道:“紧抱着皇太极的大腿,可心里怎么盘算,天知道。”

德格类看着兄长,认真地说道:“那他就不担心两白旗的实力有损,将来被皇太极拿捏?”

莽古尔泰挠了挠头,有些不解,疑惑地说道:“或许他还有别的办法。反正,我是不信他死忠皇太极的。”

“不管信不信,表面功夫得做足。”德格类劝说着兄长,“兄长脾气暴、性子直,最容易被皇太极抓住把柄。议政会议基本被他把持,有了罪名,难逃责罚。”

莽古尔泰喝着闷酒,半晌无语。他想起了谣言中所描述的情景,皇太极故意激怒他,使他犯下御前露刃的大不敬之罪。

德格类缓缓说道:“兄长不计眼前私利,是在为大金出力,众位旗主贝勒都是看在眼里的。若皇太极处事不公,他们自然会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