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七十五章 尘埃落定(下)(2/3)

为的是引鞑子来健康吧,那不是自讨苦吃吗?

也许是我的镇定影响到人群,危在旦夕的时刻,人群之中居然有人问我,这个问题比包圭的诧异更难解释一百倍:“大人,那歌真好听,什么曲儿?”

我愣住了,想了半天,也没想出到该如何解释。幸好,未时已到,地雷的爆炸和回援的萧吟救了我。

萧吟回援健康途中,沿路收拢五万散兵,共六万人狼奔豕突,杀入元军背胁,把伯颜打得措手不及。而此时,早前埋于地下的几千颗地雷开始发威,配合几百门火炮,炸得挤在外城与瓮城之间的鞑子人仰马翻。

我没有回答那个人是什么曲子,站起身,对几万百姓叫道:“……军民同心,共逐鞑虏……把胜利给我,光荣留给你们……”

从此后,军宣队纵城而跑,对健康居民进行动员,仍有近三十万之巨的元军,随后必须面对健康数十万百姓的打击。

可怜的伯颜,他的军队流窜于战场,并未携很多攻城器械,那批剽悍的蒙古铁骑,又无法拿他们来攻城。如今身后遭受萧吟六万人冲锋,大半军队偏偏又挤在外城、瓮城之内,作了夹于风箱中的老鼠。脚底下时不时冒出数不起的铁钉、钢珠、瓦片……,伴随猛烈的爆炸,那些细小的东西象刺刀一样狠狠扎进战士们的身体。而头顶,巨大的火炮将炮口垂直向下,笔直地射出硕大的开花弹,人头大小的弹体炸开,那么凶猛,似乎整座城池都在颤抖,再然后,密集的人群中便见人影飞上半空……

面对如此困境,伯颜的士兵企图做最后的挣扎,士兵们把嘴咬出血,一声不吭,闷头往城关攀登,眼见即将爬上墙了,瓮城墙头突然出现无数头裹红巾的老百姓,多得数都数不清,铺天盖地的,不分妇孺童叟,捡来滚石,抬起巨木,只管往下打。甚至,有的人还把自家棉被浇上煤油,点燃后掷于城下。

健康外城高约十二丈,瓮城高约十丈,两城相望,尤如两端高高竖立的匣子,把鞑子装在里头。百姓和宋兵无休无止地投射火箭与易燃物,不过转瞬,外城与瓮城的匣子成了巨大的火炉。

后有萧吟的冲锋,前有数不尽的百姓,脚下是一片火海,还有地雷一刻不停地爆炸。头顶上,火炮发出凶狠的咆哮,箭矢遮蔽了一切。如此窘迫得无以复加的局面,让伯颜闷哼一声,张口喷出鲜血,跌下了马背。

吕文焕重又出现在瓮城墙头,他对困在匣子里的鞑子高叫:“范文虎,张弘范……为了鞑子,犯不着把性命丢在这里。投降吧,重回朝庭,我担保你们平安无虞。”

凶悍的阿术一箭射来,正中探出头劝降的吕文焕。阿术接着叫道:“冲出去……”

伯颜急得昏倒在地,阿术成了这支真真正正走投无路的军队的统领。攻城是继续不下去了,那么逃跑吧------对于逃跑,阿术总是那么决然。每次与我对战,他都会决然毅然地撤出战场,没有一点儿犹豫。

已在两城之间狭小的空档丢下十万具烧得发臭的尸体,鞑子残余的士兵军心全失,一听阿术下令冲出去,二十万人立即变成飞奔的兔子,寻着空隙就往城外逃。而城外,因牛富已退回开阳门,便仅有萧吟、孙虎臣、胡应炎,三军共计七万人,却怎么也堵不住这支性急得火燎火烧的大军。

我登上城,满目皆是狂奔的逃兵,二十万人大溃败如此壮观,数不清的小股敌人慌不择路,逃得漫山遍野,竟让我认为逃兵一直铺展去了天际。

江南全境的所有元兵齐聚健康,在这次乱蓬蓬的战斗中最终落得大败亏输的局面。他们总算逃出去了,但逃亡毫无秩序可言,二十万人零七散八,跑得东一伙西一队,往哪个方向的都有。

大规模溃散的敌人如何追击?倒让我脑仁发痛。便命萧吟领兵紧追阿术那支最大的队伍,其余零星的小队,则由各地厢军处理。

萧吟追击不过半天,便报:阿术那支队伍有兵四万,刚逃到太平,便有两万人在其副将楚程之带领下投降宋军。阿术的另两万人却奇怪得很,接收完毕楚程之的降军,转过头再找阿术,那支队伍竟象烟幕一样消失得无影无踪。便连阿里海牙、阿刺罕等一干重将,也打不到他们的踪迹。

不但这份快报,我在健康行宫接收到纷至沓来的报告,数不清的文书堆积案头,简直象座小山。不过我不用看完它们,因为,每份情报说的都是同一个内容:某地,某军投降……

鞑子将领逃了便逃了,这场大宋与大元巨前规模的大战总算结束。战后清点战果,光是健康城下鞑子便战死十五万人,又从各处战场搜出近六万元兵尸体,另外,总共有八万大理或安南藉的士兵投降。健康后面的镇江、扬中、甚至离战场几百里之遥的平江,也送来战报,说是捕获逃亡的鞑子兵近四万人。

鞑子的三十五万人伤亡二十一万,投降被俘十二万,共计三十三万人丢在江南战场,惟独跑了阿术带领的那只两万人的军队。

无论如何,这是一场空前巨大的胜利,对元的战争快有半个世纪了,大宋从没取得过这样骄人的战绩。

而我,是当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