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九百三十九章 大企业和新兴产业(3/4)



纵观李氏制铁的众多业务,尤其是几大类的核心业务,基本都是面临着一堆的竞争者,看似家大业大,然而面临的挑战也大。

再者,作为一家股东复杂的上市企业,还是国内市值最高的市企业,其管理层也面临着庞大的运营压力。

掌控着运营权的李氏家族,如果想要持续的获得众多大股东们的支持,继续掌控李氏制铁这个他们家族创办,发展起来的企业,那么在业绩上就不能太难看。

你得让股东们有钱可拿,看到市场前景才行。

但是随着企业发展越来越大,几项核心业务的成长空间陆续到头后,李氏制铁的高层们一天到晚就琢磨着怎么提升业务增长点。

然后就到处找项目,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所以最近十年,李氏制铁每年都会收购或投资一大堆的新兴公司,试图在诸多新兴公司里找到新的发展方向,开辟新赛道……再不济也不能在新赛道里落于人后。

李氏制铁作为一家规模庞大无比的企业,对外投资上,尤其是在一些新型产业上的投资,其实心态很稳的。

属于别人投了我也投……就算亏了也没几个钱,但是如果现在不投,万一这新行业真发展起来,那么没有提前进场那么可就亏大了。

在新型的制冷设备行业里,李氏制铁公司同样也是这么干的!

李氏制铁现在不差钱,就差一个能够提升公司股价的新业务……而固有老业务杀进去,小打小闹没效果,如果想要做到成为前三乃至龙头老大,那么难度就太大了。

然而新型业务就不一样了,这种新型市场只要提前进去那么就能抢占先机。

去年开始,李氏制铁公司的高层就看到了制冷行业的迅速发展,还尝试过收购松江贝尔公司。

可惜的是没成功……倒不是李氏制铁不舍得花钱,而是松江贝尔公司的老板不愿意卖掉自家产业,表示只愿意接受战略投资,收购就别指望了。

战略投资这种事如果放在普通行业里也没什么,李氏制铁投资了一大票公司,都是拿一些股份坐等公司成长的财务投资,或战略合作模式的投资。

然而在新型产业上,李氏制铁的投资理念却不是什么单纯的财务投资或合作,它们要的是新型产业,未来的核心业务!

因此同样是投资,但是不同行业的玩法是不一样的。

收购松江贝尔公司不成后,李氏制铁公司转手就收购了一家同样研发出来了制冷设备的创业公司,然后合并到旗下的压缩机业务子公司,也就是李氏冠华机械公司之中。

李氏冠华机械公司,这家公司其实也是十多年前李氏制铁收购而来的。

早些年空气压缩机出现,并陆续应用在工业上的时候,李氏制铁公司也收购了一家压缩机厂商涉足其中,结果十几年过去了,这空气压缩机的市场体量也就那样,始终都没能发展起来。

这也是李氏制铁旗下有诸多乱七八糟子公司的缘故,基本都是看到新产业出来了,然后就去投资,只不过绝大部分发展的都不咋地,要么市场体量太小,要么竞争不过别……有些最后转手卖掉,有些直接破产了,有些则是维持了下来。

这早年收购的冠华机械公司,其压缩机技术还是不错的,拥有不少的领先独家专利,并且是广州机车公司的供应商!

为广州机车公司制造的火车刹车系统,提供空气压缩机产品。

而制冷行业的核心设备之一,就是这个空气压缩机,因此把新收购的制冷设备合并到冠华机械公司里也属于正常。

如此,冠华机械公司成为了李氏制铁旗下制冷设备业务的负责全资子公司。

只是收购来的制冷设备的一些技术不咋地,虽然能够造出来制冷设备,但是性能上和贝尔公司的差距太大了,市场份额顶多也就两个百分点左右!

想要在制冷设备这个新产业里立足,还得需要李氏制铁后续的庞大研发资金投入。

但是李氏制铁的高层认为问题不大,因为制冷设备这一领域里,没有太过关键的核心技术是被垄断专利的,尤其是空气压缩机这一核心领域是被没专利限制的。

其他的技术专利限制虽然有,但是舍得砸钱下去进行研发,总归是能够做出来的。

而李氏制铁,别的不多,就是钱多!

无独有偶,李氏制铁动用旗下子公司,开始涉足制冷设备领域后,也引来了其他一些大企业的关注。

这些大企业基本都是彼此关注的,太过隐秘的事情不好说,但是这种战略方向的投资基本瞒不住。

于是乎,很多大公司的管理层们不用多久就知道了李氏制铁想要进军制冷领域。

不少大企业开始也仔细研究这一领域,看看未来前景如何,现在进入的时机对不对,机会有多大等等。

不过也有些企业的高层都懒得搞这些所谓的调研,直接闷头跟进就是了……

企业竞争,也和军备竞赛差不多,一件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