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八百九十九章 疯狂的行业(3/4)

速。

新型棉纱的设备产量有限,相关的专业人才也有限,如此情况下哪怕是一些大型综合纺织公司想要扩张增加自家的新型棉纱产量都很难。

这些大型的综合纺织公司为了满足自家的新型棉纱需求,不得不向市场上的独立棉纱厂商采购新型棉纱。

这说的还是大型综合纺织公司,如果是实力更差一些的中型综合纺织公司,很多甚至都还没有新型棉纱的产能呢……现在新型棉纱领域里相关的技术人才很稀缺的,而设备产量也不高,不是你想要搞新型棉纱就能搞新型棉纱的。

设备和人才这两大难题就得难倒一大片的中小型纺织公司……

企业硬要搞的话也其实不是搞不了,设备你花费超高价,也不是买不到……一万一台的设备,你一万买不到,一万五还是买不到,但是你给的两万甚至三万,松江机械公司很乐意优先给你供货!

人才你直接花费高价,给人才三五倍的薪资,再把竞业协议的违约金给出了,挖人也是很简单的事。

但是这样的超高成本堆出来的新型棉纱生产线,所生产出来的新型棉纱的成本也会攀升到惊人的地步……亏不死你!

而王立清呢利用先发优势,早早就开始培养人才,孙旭就是其人才培养的成果,除了孙旭外其实还有十几个不上不下的新型棉纱领域里的专业人才。

在设备上除了早早订购汉天机械公司的产品外,更是第一时间和获得了新纺纱设备技术授权的松江第三机械公司达成了战略合作协议,在设备都还没有弄出来的情况下就直接大手笔砸钱预定。

如此大力度的预定,也是让安华方式公司成为了松江第三机械公司的战略合作伙伴,和少数著名的大型综合纺织公司一样,拥有优先购置新型棉纱设备的权限。

而松江第三机械公司,是汉天机械公司的新棉纱设备授权厂商里,在东南地区的仅有一家……

位于长三角地带的纺织企业,如果无法直接从汉天机械公司里采购到设备,又无法从松江第三机械公司里购买到新棉纱设备,那基本别指望了……

其他地区的专利授权机械厂商虽然也有产能,但是早被当地的纺织公司给包圆了,更轮不到你。

松江第三机械公司生产出来的新型棉纱设备,除了供应苏秦纺织公司等少数超大型综合纺织公司外,剩下的都是被松江城里的几家大型独立棉纱厂商给包圆了,其中安华纺织公司在里头的优先权排名可不低。

至于其他中小型的综合纺织公司以及独立棉纱厂商……在这个时候有钱他也买不到新型棉纱设备。

如果说这年头的新型棉纱业务就是印钞票的话,那么上游的新型棉纱设备就是印钞机……不是你想要买就能买到的。

要么就是拥有绝对的实力,比如苏秦纺织公司这样的巨无霸,哪怕是汉天机械公司都得主动上门推销印钞机……说实话,当年没有苏秦纺织公司和汉天纺织公司这两家巨无霸企业采用新型棉纱,并向市场推广新型棉纱、制定一系列新型棉纱行业标准的话,新型棉纱是否能够推广起来还是个问题呢。

毕竟很多时候,并不是东西好就一定卖得好的……没有巨头背书并制定行业规则,大量的中小型厂家根本不搭理你,甚至就算是想要搭理你也没用,因为行业标准不一致,生产出来的产品标准和市场格格不入。

要知道这可是一个工业化时代,各行各业都有着大量公认的行业标准的……行业标准不符合,连设备都不兼容,按照行业标准学习培养的工程师们也搞不懂你这啥玩意,那还玩个屁……

所以苏秦纺织公司以及汉天纺织公司这样的巨无霸,站在纺织业的最顶端,通过制定行业标准,能够很轻松的吃下最丰厚的利润,哪怕生产印钞机的汉天机械公司,想要让自家的印钞机进入市场都得先送给他们试用,看看生产出来的新钞票坚挺与否。

而除了苏秦纺织公司这样的巨无霸外,还能够在新棉纱刚出来的这两年里获得足够设备的,就是看到了机会,早早就下血本进场的少量企业了。

比如安东纺织公司以及几个主要的独立棉纱竞争对手,都是早早看到机会,然后咬牙在松江第三机械公司连样机都还没有弄出来……不,是连获得的技术授权都没整明白的时候,就直接大手笔砸钱进行预订。

通过这种方式直接给松江第三机械公司送上一大笔的研发经费,帮助他们尽快完成技术消化,尽快投产,然后靠着这一点获得了优先采购权的。

其他企业,那就很抱歉了,在新型棉纱设备的产量上来之前,基本别指望能够大批量获得相应的新型棉纱设备。

安华纺织公司靠着这一点开始了腾飞扩张之路。

收购隆东纺织公司就是其中的重要战略。

虽然隆东纺织公司经营不善破产了,但是在王立清看来,或者说站在安华纺织公司的角度去考虑,依旧是一个非常值得收购的对象……首先是便宜,还能债权还能分期付款。

同时这家破产的纺织公司,拥有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