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八百六十四章 进军欧洲和贸易自由(3/4)

啊。

虽然消费习惯能培养,那也是动不动几十年的事……楚国的茶叶商人们可等不了这么久,他们往往采用更加干脆的办法:用其他商品捆绑销售,或者干脆拿着枪炮逼着当地的权贵商人们采购茶叶,如果当地权贵商人们不想让钱都砸在手里,就得在当地玩命推销茶叶……这一来二去喝茶习惯也就差不多成了。

反正他们之前在东南亚还有印度都是这么干的……如果楚国大军杀到了欧洲,他们也不介意在欧洲这么干。

荷兰人还有英国人等几个国家的商人们,推广茶叶速度太慢了……楚国的茶叶商人们已经等不及的想要亲自上阵进行茶叶大推广了。

为此,大楚帝国茶叶协会,数次向帝国高层陈述开拓欧洲市场的重要性,并且拍着胸脯承诺,帝国一旦出征欧洲,他们茶叶协会内的数千家茶叶企业会员以及无数茶农会员,将会踊跃捐资……多了不敢说,但是几百的捐款那是一点问题都没有。

得益于大楚帝国从事国际贸易的商人们的大力开拓,大楚帝国的商品出口一直以来都是保持着比较高的增速。

这两年因为在西亚地区,尤其是奥斯曼帝国以及波斯王朝那边的市场开拓的比较成功,因此增速要更大一些。

大楚帝国其实和奥斯曼帝国、波斯王朝的关系之前都还挺不错的,尤其是早些年大楚帝国刚涉足印度洋的时候,为了开拓西亚当地的市场,走的算是比较柔和的路线,主要找到了奥斯曼帝国以及波斯那边,给他们提供了不少军事上的扶持。

奥斯曼帝国的近卫军,可是西亚-欧洲地区里第一个大批量装备燧发枪的军队,他们的燧发枪就是大楚帝国所提供的。

作为交换,奥斯曼帝国当时准许大楚帝国的商品登陆进驻埃及,通过埃及-地中海渠道贩卖到奥斯曼帝国以及欧洲地区。

波斯王朝那边也差不多,大楚帝国以武器开道,当年出售了两万多条燧发枪给波斯帝国,最后获得了在当地的贸易权。

后来关系逐步加深,持续的武器贸易,再加上当地的楚国买办集团实力越来越大,又促成了奥斯曼帝国对大楚帝国占领半岛阿曼地区的默许。

去年,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签订了协议,正式租借伊拉克地区巴士拉港附近的科威特,同时又租借了埃及地区里的阿特奎地区

租界的这两个地方,其实采用的都是比较正常的方式,是获得了奥斯曼帝国方面准许的。

人家奥斯曼帝国为什么同意啊,自然是他们自身也有着求帝国的地方……他们想要让帝国派遣一定的技术人员,出售给他们一定的设备,帮助他们建立起一个具备一定技术能力的兵工厂,用来生产燧发枪和前装滑膛炮。

为此他们不仅仅主动把这两个大楚帝国方面想要了很久,但是一直没能谈拢的地方永久性租借给大楚帝国,准许帝国在这租借地里驻扎士兵自保外,还在其他一些商业市场上方面做出了让步,比如放开了更多的通商港口,准许帝国商人自由前往指定通商港口进行贸易。

帝国虽然对技术出口限制的比较严重,但是一般限制的也都是蒸汽机为代表的现代化机械设备以及相应技术,至于原始的水动力设备没啥限制的……毕竟这玩意人家土著自己也能造,倒是对制造水动力设备以及里头采用的一些钢铁制品零部件限制的比较大。

而武器方面,燧发枪以及前装滑膛炮这些东西,大楚帝国自己就满世界卖了……直接给土著搞一个原始兵工厂问题也不大,反正搞出来了他们也得是作坊式生产,不可能在性能在成本上比得过大楚帝国自己的蒸汽机现代化工厂的。

奥斯曼帝国也没指望能够搞出来真正现代化的工厂……人家就是想着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获得一定的武器自给能力……如今燧发枪已经成为欧洲以及西亚地区的主流步兵装备了,线列战术开始大行其道了,人家奥斯曼帝国也想着自给自足……

大楚帝国的武器虽然好,但是价格也贵……最重要的是武器供应掌握在别人手里,万一哪一天被卡脖子了,岂不是要完蛋?

眼看着欧洲很多国家都陆续建立了自己的兵工厂,生产燧发枪和枪炮,而奥斯曼帝国虽然也早早进行了仿制,但是技术一直不过关……心急之下只能找到楚国人,让楚国人帮忙了。

楚国人对此自然没啥意见,直接表示技术上没有任何问题,分分钟就能够给你搞出来了技术水平比欧洲各国兵工厂更高的兵工厂来。

嗯,比欧洲各国的兵工厂水平高,但是也只能高一点点……至于产量什么的也别指望,手工生产嘛……

此外地区的战略平衡还是需要保持的,不然大楚帝国的军火商们,往哪卖武器去啊……

要知道欧洲各国也好,奥斯曼帝国也好,可都是大楚帝国军火商的客户呢。

这一系列合作,最终就导致了大楚帝国在西亚地区获得了两个很重要的租界地,科威特、阿特奎。

虽然这两个租界地,目前来说只是作为商业用途,主要充当大楚帝国对奥斯曼帝国贸易的前哨站,物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