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六百三十七章 可实用蒸汽机(3/4)

火车调动兵力,运输补给这些……同样是属于有了更好,更方便,但是没有其实也无所谓……

没有火车的现在,大楚帝国一样杀到了哈密,并持续向吐鲁番地区渗透,这个过程里把准格尔人打的抱头鼠窜。

在北边,哪怕是面临着千里荒原乃至北方冻土,楚军依靠骡马以及雪橇,船只等原始的交通工具,一样杀到了贝尔加湖,不仅仅在贝加尔湖东南地区修建了三个大型军事据点兼屯垦移民点,还在贝尔加湖西北部建立了两个据点。

依托这几个主要据点,楚军通过数次战斗击败了俄罗斯人,最终把贝尔加湖以及周边地区彻底收入囊中,并把贝尔加湖称之为‘北海’,还在贝尔加湖东南地区,设立了一个‘北海府’呢。

不仅仅如此,现在大楚帝国在贝尔加湖地区的驻军,还在频繁沿着勒拿河向北进发,在勒拿河上游和俄罗斯持续爆发冲突。

同时在外兴安岭以北地区,驻防此地的另外一部分楚军也沿着勒拿河的另外一条支流上游向北进军。

这两支楚军的目的简单而纯粹,就是试图沿着勒拿河的上游支流一路北上,然后驱逐盘踞在勒拿河沿河各地的俄罗斯殖民者,全面掌控勒拿河流域。

以求彻底解决贝尔加湖地区连带外兴安岭地区的大片帝国北方领土的安全问题。

所以,并不是说非要有火车才能跑到荒山野林里打仗的……没有火车的年代里,俄罗斯人能够在西伯利亚玩殖民,大楚帝国同样也可以在这些地方和俄罗斯人作战,并控制这些荒凉的冻土……

无非就代价要多大,利益有多少,最终值不值得问题而已。

从目前来说,大楚帝国从北方地区里所获得的皮毛等一些当地特产的利益,虽然还不足以弥补军费开支,但是如果加上保障漠北以及外兴安岭等远东地区的安全所带来的利益,那么肯定是赚大了。

别的不说,光是一个漠北蒙古持续向帝国靠拢,用不了几年估计漠北蒙古都会整体融入到大楚帝国里,那么就赚大了。

同时与其以后在漠北蒙古地区或外兴安岭地区,长期驻防大量兵力防备俄罗斯人。

罗志学宁愿现在花点军费直接把俄罗斯人干掉,然后把帝国的边境线向西推移到叶尼塞河流域,甚至是乌拉尔山脉,到时候爱怎么就怎么打,还不同担心后方腹地的战略安全问题。

从国防战略以及实际上的经济利益上来看,和俄罗斯殖民者干架还是很赚的生意。

嗯,前提是要能打赢,打输了那就亏大了。

但是大楚帝国陆军的战斗力还是很牛逼的。

枪炮比俄罗斯人更先进,步兵可以玩线列作战,炮兵火力强悍,而且完善的军队组织结构以及薪资待遇等措施,都是让楚军里的士气也好,单兵战斗力也好都是相当不错。

尤其是战备甲等师的战斗力,可不是什么俄罗斯的那些殖民地请来的哥萨克雇佣兵能相提并论的。

即便是哥萨克的骑兵相当不错,对上那些西伯利亚的土着们表现的能征善战,但是大楚帝国里以北方牧民子弟为主要兵员的骑兵同样强悍,甚至更强悍!

不管是小规模的骑兵作战还是大规模的骑兵作战,楚军骑兵都敢打,大多数情况下也能打赢。

小规模作战的话,北方牧民子弟的单兵战斗力那是没的说的……都是打小就开始骑马的老手了,再加上装备优势,对上哥萨克基本占优。

当然小规模骑兵作战里,士兵个人因素影响太大,有时候楚军骑兵在小规模作战里,也会被哥萨克骑兵一顿毒打……但是总体上来说,楚军骑兵还是占据了极大的优势。

同时零星的骑兵交战也让楚军骑兵比较头痛,虽然局势整体占优,但是楚军高层却是很不喜欢这种战斗模式。

因为这种零星规模的骑兵作战,个人因素影响太大,但是个人战斗力你除了单纯提升单兵作战能力外,很难在战术上进行有效提升。

这会让很多中高级将领,尤其是那些自诩靠脑子打仗的参谋出身的将领们很不适应。

相对的,楚军的骑兵将领更喜欢玩中大规模的骑兵作战,而且规模越大他们越喜欢,因为参与兵力越多,楚军骑兵的优势就越大。

楚军骑兵的很多战术乃至武器装备,其实都是为了大规模作战而准备的。

密集队形冲锋,也就是骑墙冲锋战术就是最典型的例子,楚军骑兵开始搞这种战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和敌军大股骑兵进行对冲作战用的。

战役规模大到一定程度的情况下,大楚帝国骑兵的骑墙冲锋战术以及下马步战的线列战术,再加上骑兵火炮结合,暂时吊打全球骑兵无敌手……

只不过北冰原这破地方里也打不了什么大规模的骑兵作战,因为北方冰原补给极其困难的缘故,俄罗斯人也好,楚军也好,在这一地区里实际部署的兵力都很少的。

这前后也将近十年了,但是楚军和俄罗斯还没打过任何一场单方兵力超过千人的战役……

平日里都是小规模战斗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