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千零四章 眼高手低的陆军(3/4)

工厂,广州兵工厂,长安枪械厂这五家核心的步枪生产工厂,他们都具备完善的大规模生产新式制式步枪的能力。

五家兵工厂分别属于五大武器公司,一个公司一家。

这是为了确保在战争,天灾,内战等各种特殊情况下,导致其中一家或者几家武器公司出现问题后,依旧能够有其他武器公司的兵工厂能够承担制式步枪的大规模量产能力。

当然了……这说的都是极端情况。

有生产能力,并不意味着他们就会大规模生产如今的制式步枪。

因为武器公司有五家,但是现在的制式步枪只有两种……

二十四型步枪是湖广武器公司的,这款步枪因为总订单量也不会太多,为了保障利润,也是为了确保旗下汉天兵工厂的开工率,这款步枪是没有让其他武器公司的兵工厂代工,都是由汉天兵工厂生产。

二十六型步枪是河北武器公司的产品,这玩意的需求量就比较大了,少说也是一百多万支的需求,至少要满足一线甲等和乙等部队的需求。

而且具体多少,还得再看帝国的新式发射药的研发情况,如果无烟火药的研发进度缓慢,要十几年后才能够搞出来的话……那么军方也不可能停下来等,而是会持续推进小口径连发步枪的装备计划,那么二十六型步枪这种本身作为过渡使用的小口径黑火药子弹连发步枪,最终产能可能会达到数百万支,全面装备正规军呢。

如此庞大的产能,自然不可能让天津兵工厂一家来做,所以会有代工……比如两广武器公司的广州兵工厂,就代工生产了二十六型步枪的超短管版本,也就是骑兵版。

江南武器公司的松江启明武器公司,则是代工生产短管版本,即海军版。

最后一个长安兵工厂,则是代工生产部分二十六型步枪的标准版。

当然,代工生产二十六型步枪的这三个兵工厂,代工生产的数量也不会太多,主要还是为了维持技术能力……等到有需要的时候可以做到随时大规模扩产。

实际上,正常时候,这些代工兵工厂本身也有着自身的生产业务,比如松江启明兵工厂,人家的启明霰弹枪卖的不要太好……生产线常年都是满负荷运转的。

长安兵工厂嘛,他们虽然枪械业务不行了,但是人家最近转型生产机枪了啊,搞出来的四二水冷重机枪可是订单直接排满了……人家也很忙的。

就算是广州兵工厂,别看人家没什么拳头产品,但是……两广武器公司本来就不擅长搞步枪,他们主要是搞火炮以及战舰的,然后还是帝国最大的弹药生产基地……他们一家的炮弹以及子弹产能,能占据国内弹药总数的半数。

实际上,如果不是军方强行要求各大武器公司,都需要保留大规模量产制式步枪的能力,松江启明,广州,长安这三家兵工厂,都不会搞什么代工生产……屁事多,钱没几个,还浪费时间。

因此这两款制式步枪的产能,主要还是集中在天津兵工厂和汉天兵工厂上头,再加上其他几家代工厂的少量产能,预计承顺四十六年里的能够生产大约三十五万支的八毫米小口径连发步枪。

虽然乍一看,要对全军进行换装都得十年以上……但实际上这个数量不少了。

要知道,这可是和平市场的常规产能……兵工厂里采取的是正常作息正常生产,可不搞什么加班加点那一套……毕竟新武器换装的总数量是有限的,不可能说现在就爆发产能,短短两三年就把制式步枪都生产出来了,然后呢……然后兵工厂就会因为没有订单而倒闭解散了。

和平时代的军事采购,除了满足军队的需求外,其实还有很大一个作用就是用来维持兵工厂的生产线以及技术人员不流失。

这和战争时期的爆发产能不是一回事……如果是战争时期,大楚帝国的五大武器公司加班加点工作,估计能够做到至少三百万支的年产能。

如果是更紧急一些,不顾不管玩命扩产,年产五百万支也不是不行。

大楚帝国的国防工业的建设,都是料敌从宽的建设模式,和平时期就是摸摸鱼随便搞,搞一些设备以及技术人员储备什么的……但即便如此产能也非常大。

而这产能也不能随便降低的……这意味着军方不管用不用,其实都要每年采购二三十万支的步枪。

不过也不用担心军方无法消化……作为一个全球性帝国,同时自身人口达到了六亿多人,又控制着全球,直接或间接统治着四五亿土著人口的国家,其军队以及民兵的数量可是不少。

一年三十多万支新枪,其实也就勉强够用,是属于军方为了节省成本的举动……就这种产能,得十年时间才能够满足正规军的正常需求……这还得是不作战,不训练,没有损耗的情况下,如果有所损耗的话,那么时间还要更久一些。

但是……军方实际上也没打算持续生产十年以上的小口径黑火药子弹……人家心念念的是无烟火药子弹以及相适配的新枪。

二十四型步枪也好,二十六型步枪也好,在军方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