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 3 章节(2/3)


技术部门抵达现场之后,打开了勘查通道。现场是松软的河床泥土,可以说是保留痕迹物证的绝佳地面。痕迹检验部门在现场提取到了两双鞋的鞋印,以及一个人的赤足迹。经过后期对这些痕迹的技术处理,判断其中一双鞋属于死者的鞋,而这双鞋就留在尸体附近;赤足迹经过纹理比对也确证是死者所留。那么,剩下的一双鞋印,自然就是犯罪分子所留了。

这是一双三十九码的板鞋鞋印,有一定程度的磨损。如果能找得到这双鞋,甚至可以做同一认定。

因为现场的照片还比较凌乱,所以我没能在大脑里形成一个完整的现场状况。但是可以明确的是,死者把衣服脱在了旁边的一处草垛上,然后赤足走到旁边。这个过程,都有板鞋伴随,板鞋印在衣服旁边有转圈和踱步的现象。不过,不知道为什么,赤足印和板鞋印在尸体附近发生了交错,应该是犯罪分子和受害人在这里发生了争执和打斗。然后受害人中刀倒地死亡,犯罪分子选择了从原路折返,离开了现场。

放衣服的草垛上,还有一张湿巾,很新鲜。技术部门对其进行了细目拍照,并且予以提取。就是在这张湿巾上,技术部门提取到了死者的,以及另一名男子的精斑。也正是依据这个精斑,锁定了犯罪嫌疑人郑三。

经过前期调查,死者叫作张兰芬,四十五岁,个体三轮车非法营运户。她有一个懦弱的丈夫,平时在工地打工,还有一个患孤独症的儿子。张兰芬性格粗犷,经常欺负自己的丈夫。而且,她在外面的姘头数以十计。几乎是认识的人,对她有兴趣的人,不论老少,不论身份,与她都可以有染。

对张兰芬的尸体检验很简单,因为死者尸体上没有明显的损伤,只有颈部一处刺创,直接刺破了颈动脉,可以说是一刀致命。这倒很符合激情杀人的特征。死者的死亡时间是昨天夜里十一点左右,应该正是她在非法营运的工作时间。

“郑三是一个光棍,独居,平时他们都在郑三家里苟合,为什么这一次要选这么一个荒郊野外?”我说。

林涛正在做俯卧撑,费劲地说:“追求刺激,不很正常吗?”

“如果是在这里苟合,为什么现场没有臀印?”我翻着照片,现场除了尸体俯卧的位置无法确定地面原始状况,其他的部位都仅仅是足迹。

“这取决于姿势。”林涛笑着说。

“如果在草垛这里苟合的话,草垛这里留下的赤足印实在太少了。”我说,“如果是在尸体的位置苟合的话,是不是离衣服远了?离衣服远不要紧,关键是有两人的湿巾离得远了。”

“尸体和草垛多远?”林涛问。

“不知道,方位图照得不好,看不出来。”我说。

“说不定很近呢?随手就扔那儿了。”林涛说。

我若有所悟地点点头,说:“如果不能寻找到凶手作案时穿的鞋,那么证据就是孤证,是不能完整构成证据链的。”

“你最近是被错案报道搞害怕了吧?”林涛说,“如果今晚审讯下来,有了口供,或者有了鞋子,就不再是孤证了吧。”

我点了点头,暗自祈祷案件可以进展顺利。

“如果是强奸案件,死者体内没发现郑三以外的其他人的吧?”林涛补充道,“而且死者身上又没有约束伤和威逼伤。”

“学得真快。”我笑了笑,指着电脑屏幕,说,“你看,这是尸体的原始照片,她的后背上是什么痕迹?”

现场照片中,死者俯卧在泥地上,后背**。但是后背左侧肩胛骨位置,有一片擦蹭状的血迹。

“血啊。”林涛说。

“既然是一刀毙命,死亡过程会很快。”我说,“而且看现场地面的痕迹,死者俯卧倒地之后,就没有翻转了。那血液应该往下面的泥地里流淌,怎么会被擦蹭到尸体的后背上来?”

“这是衣物纤维留下的。”林涛放大照片的细节,看了看说。

“死者的位置低,又是全身**,留下的衣服上也没血,哪来的衣物纤维?只有可能是凶手的衣物蹭上去的。”我说,“可是这么低的尸体位置,怎么会被衣服擦蹭呢?”

“擦蹭的方向规则,应该是凶手刻意为之。”林涛补充道。

“那是为什么?”我问。

林涛摇摇头,说:“每个人的心理都不一样,我们没法猜测啊。”

“而且死者的钱袋里只有一元的零钱十几枚了,没有大面值的钞票。”我说。

“这很正常,这种跑黑三轮的,能有多少钱?”林涛耸了耸肩膀,“你看她的银行卡还在包里,没有确凿的依据说明凶手有侵财的迹象。”

林涛说得也有道理,但是我总是觉得这起案件的证据好像有不少疑点,现场也有一些反常。但究竟是反常在哪里,我也说不清楚。把照片反反复复地看了几遍,也看不出所以然来,我心想只有等待今晚的审讯结果了,于是钻进被窝里,强迫自己这只夜猫子迅速进入睡眠状态。

第二天一早,我们勘查小组集结完毕,一起赶往专案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