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 12 章节(3/3)

发现线索的林涛并不甘心,又打起了凶手攀登入室的路灯杆的主意。这一打主意,还真是有所发现。

林涛发现,路灯杆上那枚清晰的汗液手印,居然距离地面只有三十厘米。市局的李蒙在初次勘查的时候,因为发现了极具证明价值的手印,所以沉浸在兴奋当中,仅仅把手印提取了下来,却并没有对手印的位置进行分析。

急于有所发现的林涛,则注意到了这一反常现象。

“我们小时候都爬过树。”林涛说,“但是如何爬树,才会在距离地面三十厘米的地方上手呢?是不是过于低了一些?”

“确实不合常理。”我一时也没有反应过来,说,“你是说与本案无关?可是李蒙之前就有充分依据证明这个手印就是凶手留下的。”

“不合常理,又不能排除,那么就要想办法从别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林涛说,“我仔细看了,这个路灯杆高四米,到二楼窗户的距离大约三米五。整个路灯杆是光滑的柱体,没有可以搭脚的地方,如果不具备较强的攀爬能力,是很难一次性爬上去的。但是,如果有个人在下面做垫脚石的话,这个过程要容易很多。”

“有道理啊!”我眼前一亮,“之所以手印那么低,是因为有一个人在下面手握路灯杆,做翻墙人的垫脚石!上面的人,是踩着下面的人的肩膀爬上去的!”

“两人作案?”荣支队沉吟了一下,说,“刚才老秦还在说雨衣的事情,如果是一个人进去作案,一个人在下面放哨的话,进去作案的人为什么不把不方便携带的雨衣给下面的人拿着呢?那个时候已经不下雨了。”

“是啊,刚才我也在想这个问题。”林涛说,“但现在想通了,我觉得,凶手的雨衣的作用不仅仅是挡雨,还有就是防止自己的身形、样貌被发现。凶手可能就是穿着雨衣进入现场的,一来可以防止被监控录下自己的体态,二来万一死者醒来,也看不清他们的样貌,即便失手也没关系。三来下雨天骑车,穿着雨衣也是正常情况,不容易被别人注意到。”

“那我们还是回到监控问题。”我说,“调查已经查明,业主和物业都没有人有作案动机和作案条件,不可能开车带人进来,那么凶手究竟是怎么穿着雨衣走进小区的?难道雨衣还有隐形功能?”

“这个我也不能解释。”林涛耸了耸肩膀。

“我能解释。”程子砚说,“虽然牵强了一点。”

“没关系,不管多牵强,你来说说可能性。”我说。

程子砚说:“我在看监控录像的时候,发现录像的延续性有问题。监控时间跳到晚上十二点整的时候,下一帧画面显示的就是‘12:01:29’了。同样,在到周日凌晨三点整的时候,下一帧画面又跳到‘3:01:31’了。中间少了一些录像。”

我听得一头雾水。

程子砚解释道:“我开始以为,是有人对监控录像动了手脚,故意剪掉了这两个一分多钟的片段。但后来经过询问才知道,事情是这样的:为了保证监控系统的正常长时间运行,这个小区的监控系统设置了自动重启系统。每周周二、周四、周六晚上十二点整的时候,系统会自动重启,大约需要一分半钟的时间,系统重启之后,就会自动把一周的监控上传给服务器。然后次日凌晨三点整,系统会再次自动重启,保证系统大量上传资料后,腾出内存,继续正常运行。”

“你是说,凶手完全掌握这个小区的监控系统运行状况。”我说,“掐着点进入小区,然后再掐着点出小区。如果时间掐得好,进出各一分半钟的时间,完全是够了。而这进出各一分半钟的时间,因为系统在重启,所以不会保存影像。”

“是这个意思。”程子砚说,“如果是巧合的话,正好整点进、整点出,实在是概率太小了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