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静夜思悟神游,从此天地任遨游(10/11)
话形象来表达“道”的思想观念,描绘“逍遥”的精神境界。[21]
现实意义
庄子逍遥人生观对世俗工具价值进行了批判,强调从宇宙的高度来把握人的存在,使人的精神从现实中升华,并且破除自我中心,从固步自封、自我局限的狭隘心境中透脱出来,以免在平庸忙碌之中迷失和异化了自我。这对扩展人们的思想视野,开阔人们的心灵空间,使人们的思想认识和精神内涵达到新的境界,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价值观在当今世界,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生产力得以极大的提高,物质财富日益丰富,物欲的诱惑,充斥着人们生活的每一个社会角落,以物质财富的多寡论英雄和成功,己经成为绝大多数人的一种内心共识。人被外界的物欲所控制,遗忘了自身的自由意志和精神价值,出现了所谓的“精神匮乏危机”,因而,物质财富的增加不但没有带来更多的幸福感,反而让人陷入一种物质**的怪圈,永远不知满足。在现代世界,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社会生活中的支配力量,改变着人的生存方式,影响着人的精神生活,人的物欲和功利主义日益膨胀,人被外在的物质世界所主宰,遗忘了自身,更出现所谓的“明危机”和“自然科学危机”。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新旧观念大冲撞,不少人“熙熙皆为利来,攘攘都为利往”,免不了权力诱惑造成畸型的人际关系,激烈的竞争致使人们心理失衡,利益的趋动使私欲膨胀,沽名钓誉导致道德论丧。如何在功名利禄面前从容坦荡,如何保持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是全人类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因而,庄子轻视功名利禄的人生态度在现代十分可取,有利于帮助人们缓解因现实的种种不济而产生的烦躁困惑甚至绝望,引领人们走出精神的泥潭。庄子在逍遥游中所表现的尊重和顺从自然的生命哲学,体现了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价值观。庄子在《逍遥游》中提出,“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无功”,就是不讲功名利禄,有维持生存的基本需要而无更多的奢望。“无名”,就是忘记荣辱得失,褒贬由人。“无己”,就是忘掉自己,不计生死,超越自我,物我两忘。庄子认为,人如果可以摆脱世间功名利禄的束缚,不在乎自己的胜负得失,追求超然淡泊的自然生活,就可以“无所待”的过着逍遥的人生。在名利攻心、利益争夺的现代,庄子所追求的这种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价值观都是具有很大的积极意义的,他为那些争名于朝,争利于市的人们开辟了一个比现实世界更加美好的世界,引导人们从物欲横流的现实社会中解放,在心灵的某处寻找一块可以安乐和谐、自由自在的精神净土。此外,人们从《逍遥游》中可以领会到许多另类的生活旨趣,以超脱万物的姿态获得心灵的淡泊和宁静增强了人们生活的信念和乐趣。
顺其自然,实现真我的生存观“道”是庄子哲学的基础,庄子的逍遥游体现了“道通为一”的境界,“天地与我并生,而我与万物为一”,在庄子看来,世界万物在本质上都是一样的,每个人的实质也是一样的,高低贵贱、是非美丑的评价只是人们对世俗的偏见,明了没能体会“道”的存在,自然之美。庄子在《逍遥游》中的抓住“无用之用”也体现了他追求真我,依据自身的实际状况,任其自然发展,实现自我生命的内在价值。这种思想对现代启示重大,当今社会物质明高度发展的同时,人们往往也蒙蔽了自己的本心,为了生存给自己戴上了虚假的面具,庄子的这种生存观告诉人们,人应该坚持自己内心的秉性而不要随波逐流,抱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自然心态,摒弃世间的是非荣辱,顺其自然,便能感受真正的幸福。逍遥游达到的“道通为一”的境界除了告诉人们要保持自然本心之外,对人类现代所提倡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主张也给予了启发。庄子认为,天地万物是一个整体,即“道”,“道法自然”,天地与我为一,因此要顺应自然,尊重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在一个宁静和谐的客观环境中体会纯真自由的精神境界。
心之逍遥、精神独立的人生观古今中外自由一直都是人类一切活动所追求的精神内核,庄子可以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位将自由凌驾于现实之上,并以一种豪迈奔放的态度追求绝对自由的人,千百年来,庄子那种独具魅力的追求逍遥的理论,深刻影响了后世关于生活的思维方式和处世态度,为人们开辟了一条通往自由的人生之路。当今竞争十分激烈的社会给人类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泛滥,人们迷失方向进入了迷离的状态,所以人人都需要一种出生存困境的自我拯救方法,而庄子“心之逍遥”的生存境界给人们带来了一盏明灯,告诉人们要培养不为物累的独立风骨,用“心斋”、“坐忘”的方式来体“道”,以乐观豁达的态度去追求某种逍遥自在的境界。人存在于社会,受到社会制约,形体和**也许很难获得逍遥和自由,但是在精神领域,人们可以自己搭筑起一片自由空间,抵御外在的利益诱惑,从而体会怡然自得的逍遥游。[20][22-25]
作者简介编辑
庄子(约前69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