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军机大臣戴均元(1/3)
简介:
戴均元(公元146--1840年)字修原,号可亭,清代江西大庾(今大余县)人,籍贯安徽休宁干阜。系清朝乾隆四十三年进士戴衢享之叔父,与戴衢享之胞兄戴心享同为乾隆四士,加上戴衢享之父戴第元已先于乾隆二十二年进士士,时人誉为“西江四戴”。著名学家、名宦包世臣还认为,一家同出两相,且“值军机者唯大庾而已”。时人谓“一门四进士,叔侄两宰相。”
家世:
戴氏的远祖为五代十国时南唐(公元9--95年)上柱国、忠恭公戴安,世居安徽休宁县干阜紫园。
父亲戴佩0岁左右从休宁迁到南安大庾。
家谱:
世居安徽休宁县干阜紫园,二十五世为道容,即戴宏度,家赀渐落,为谋生,迁到江苏扬州甘泉县,其妻汤氏,只生一子,号为乃勋公,即戴时懋(戴均元祖父,戴衢亨曾祖)。
戴时懋元配傅氏无出,早殁,葬于休宁,继室周氏生二子,长为戴佩(戴均元父,戴衢亨祖父),号玉庵;次为戴瑶。
戴宏度及其妻汤氏,戴时懋继室周氏三人相继而殁,戴时懋竭力以三棺营葬于扬州西城外西福桥。戴家自戴时懋开始,家道中落,人丁亦衰。戴时懋因“贫困无依”,乃携二子远游江南,越过大庾岭,抵广东羊城一带,具体从事什么职业不清楚。
“逾大庾岭,抵粤之羊城,父子兄弟俘力谋食,饔餮初溢。”
戴时懋“负豪侠,好施与”,再继娶梁氏,梁氏亦无出,仅有二子。
戴时懋早年已殁于广东。
戴佩(戴均元父,戴衢亨祖父),生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其出生时已家道中衰,跟随其父戴时懋四处谋生,“幼年随侍奔走粤中,流漓颠沛辛苦备尝,然贫因不改其常度,犹斤斤自守,暇则读四书五经,处已谦和,待人诚实,言行忠信”。
读书喜讲性理,尤其精通星卜之术,常往来于大庾的梅关、横浦间,假托占i-算命的吉凶之,导人为善。看到大庾风俗淳朴,物产丰饶,产生了定居大庾的想法。
康熙五十年(111年),戴佩(时年2岁)以所有积蓄买负郭田百亩,选择大庾县水城孝友坊作为居所。
但是戴佩并没有马上居于大庾,而是直到戴时懋殁后,戴佩才正式定居大庾后,迎养继母梁氏于大庾,“晨昏定省,视膳浣衣,亲涤溺器”。此时的戴佩已经三十多岁,还没有成家,生活之艰辛可见一斑。
定居大庾后,才娶元配温氏,结束了长期漂泊的生活,得以有家室。
戴佩在大庾惨淡经营,承先启后,开始着籍为贡生,正式入籍大庾。其弟弟戴瑶亦在这期间娶妻郭氏,也已成家立业。其弟弟原先被聘于位于大庾岭下的南赣盐馆。兄弟成家后,兄弟间亲密友爱,额其堂日“诚一”,以明其志。兄弟定居大庾后,继母梁氏不久殁于大庾,兄弟将继母梁氏与父戴时懋合葬于大庾县东山之麓,“自是有田有庐坟墓,入籍有年矣”。
戴瑶比戴佩儿子出生早,两个儿子,长为安元,排行第一,次子排行第二。
戴骊的儿子,长为戴第元,排行第三。次子戴策元,排行第四;三子戴铨元。
戴佩娶侧室江氏,生二子,长为戴淑元,排行第六,最为戴均元,排行第七。
戴氏至此开始,人丁开始兴旺。不幸的是,戴瑶与妻郭氏相继而殁,两子还未成年,十几岁就夭折了,戴瑶这一房竟至不祀。只有戴佩这一支,人丁兴旺。
人物生平:
从政经历
戴均元12岁时,兄戴第元已官至太仆寺少卿,不久又官翰林院,并于乾隆二十七年主持江南考试。但他不以此为靠山,而是常于山寺以烧簧火,松明为灯,彻夜通读至天明,终至通经史,善诗,于乾隆三十三年中举人,乾隆四十年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庶吉士,授编修,由此入仕,一生任职较多,后至军机大臣,太子少保,太子太师,位极人臣。
历任授翰林院编修、安徽学政、光禄寺少卿、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河道总督、都察院左都御史、礼、吏两部尚书,2岁授协办大学士,第二年任军机大臣、尚书房总师傅。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5岁迁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当戴均元9岁致仕时,道光帝对他恩宠有加,曾赐诗送行,并诏令在他还乡沿途的水驿所在官护送,在籍食全俸,可谓衣锦还乡,荣归故里。戴均元还乡后,道光皇帝仍对其眷念不已,在他80大寿时,颁赏联匾,驰赏珍奇宝玩,8岁加太子太师。
戴均元不仅功业成就甚巨,且为古代之罕有的高寿者,1840年病逝于大庾,享年95岁。
戴均元为官五十多年,总体仕途较顺,为官也清正,多有政绩。在学问方面也有建树,主持撰写皇帝《实录》与《起居注》,还参与纂辑《明鉴》,草拟《科场条例》等。
为道光帝修建陵墓
清朝入关后,陵墓有两处:一为河北遵化县,称东陵,一为河北易县,称西陵。各代皇帝如何选择陵寝呢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