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六十章 好学(1/2)

“比年以来,加派日多至深,有因事情而增者,例如户部缺草料之类的加派。

有用而不足增者,例如工部大碳之类的加派。如今,百姓劳累穷苦,果腹尚不能足……”

朱翊钧头疼不已,看向几位内阁学士。

“大臣们到底是不满加派,还是不满考成法,为何以加派的事,指责起考成法?”

几人无法回答,谁也没想到,年关会闹出人命大事。

因为当地官员无法完成考成法要求,不顾百姓死活,强硬加派,拖延税赋者,给予站刑。

家里无粮吃饭,外有恶差威逼。

一户百姓又怕又恨,投井自杀了,随后家中妇人带着孩子也跟着投了。

张居正不满。

这官员不能摆平地方大户,只会服从漏规,威逼小户,实乃庸官也,乃是罪魁祸首。

朝廷之风气,就是因为这些庸官越来越多,导致积弊无法剔除。

“这等官员,必须严惩不贷。”

听到张居正的话,张四维再也忍不住。

“考成法不顾原由,只严迟限之罚,国家却大,地方不一,如何能一概而括。”

“张公可以严惩此官员,但是恶果已由百姓承担,如今只一户百姓投井,长此以往,吾忧心千万百姓矣。”

几位内阁彼此争论,都是老调重弹。

支持考成法的,理由就是国家积弊已久,历代都想纠正,却越来越劣,原因就是顾虑太多。

开了一个口子,很快就会导致新政变样,最后一场空。

反对考成法的,就是张四维的说法。

都有道理。

两者无法调和,要么选择新政严格执行,要么新政逐渐荒废,和旧例一样,毫无作用,反而空耗人力物力。

朱翊钧也没了主意,翻起奏疏,都是弹劾考成法的。

突然。

“皇上登基以来,荒诞无礼,随性而为,敛财扰民……”

矛盾竟然指向了他。

“这是想学海公吗?”

听到朱翊钧的话,众人看向朱翊钧手里的奏疏,这份奏疏放到最下面。

没想到被小皇帝翻了出来。

众人无语。

谁教的小皇帝奏疏从下面看起的?

言官如今抓住这件事,已经形成了风潮,形势很严峻,内阁几人都是久经政务的老臣。

如今不可轻易指责言官,而是要想方法平息。

朱翊钧看到几位阁臣脸色为难,内心叹了口气。

他又不是小孩子,怎么可能不懂如今的形势。

换成太祖朝,对这些不听话的臣子杀了就是,换一批听话,肯干事的来。

如今形势不同啊。

太祖朝,杀了也就杀了,波浪都不起一个,大臣们当然不会忤逆太祖。

杀鸡儆猴有用。

不知道什么时候起,朝堂风气变了。

谏言皇帝被责罚,不但不是丑事,反而是义举,是忠臣直臣,顺从皇帝,反而成了奸臣。

这种风气,有利有弊。

利处就是嘉靖朝的海瑞。

有胸怀天下的大臣,敢冒死指责嘉靖的错处。

换成太祖朝,如海瑞那般敢指责皇帝的,统统被杀。

太祖朝,谏言皇帝没有好处,死了连个拍手叫好的人都没有。

如今谏言皇帝是有好处的。

哪怕被杀头,也能留下生后名,大有人不惧怕皇帝杀头。

登基以来,张居正的新政,对大臣特别是言官们的苛责,如今因为这件事成为了导火索。

所有的不满都引发了出来,朝中如今气氛滞缓,都在观望此事。

几位内阁早就看到了言官的奏疏,竟然把矛头指向了皇帝,担心皇帝不懂轻重,执意要责罚此人。

朱翊钧叹了口气。

“诸事交给先生们,昨日母后训斥朕没有勤奋读书,朕不敢违母后之意,今日起开始每日读书。”

吕调阳点点头,皇帝还小,的确应该以学业为重。

张四维觉得太后虽然是小户出身,但也知道读书才是大事,可见还是明事理的。

张居正嘴角动了动,最后忍住了。

“此人既然觉得朕不对,就让此人入讲学侍郎吧,教朕读书。”

“皇上圣明。”

众人对这一点都没有意见。

张居正也十分满意,这方法好。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