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重返江阳城的三两琐事(1/2)
张六安和他所率领的队伍到来,王佑安其实早就已经得到消息了。
毕竟,这么大队伍的迁徙活动,只要稍加留意,就很难不被人发现的。
早在几个月前,就已经有消息传来,张六安他们的队伍到达了建邺城。
再往后,张六安他们一路上的行踪,其实是一直在王佑安的情报系统密切关注之中的。
不过,他们一天不进入江阳郡的境内,王佑安就一天没办法有什么实质上的举动去接手和管理他们。
王佑安所能做到,也就只能是一路上关注和观察他们而已。
顺便的,离着江阳郡越近,王佑安的情报系统所能起到的作用越大。
甚至,就连张六安都不知道的是,他在一路上,沿着长江水道之所以能够如此顺利的前行,王佑安的情报系统,尤其是商队情报系统,所出的力气,那可是绝对的难以想象的。
在张六安的船队一过了巴郡和江阳郡的交接之地,开始进入符节城境内的时候,王佑安的各种人马,就立马开始上船,接手了相当部分的管理工作了。
在那个时候,王佑安之所以没有回江阳城,实在是因为一来张六安他们的到来,还需要相当的时日。
这二一来,也是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王佑安现在忙的脚不沾地,像这种无关战斗的事情,王佑安开始吩咐上几句之后,转过头来就把它给忘到一边去了。
到了张六安他们都到了江阳城了,实在没有等到王佑安进一步指示的王梁和司马亮等人,不得不派人快船急进的到十字坡给王佑安再次汇报请示的时候。
这个时候,王佑安才意识到,呀哈,这些人怎么都已经都了江阳城了?
不得已之下,王佑安也就只好匆匆结束了这次对富世镇大营和十字坡基地的检查安排工作,乘船顺江赶快的回江阳城了。
这个来着中原地区的张家,可是自家人口交易的最大合作伙伴,如今张家的家主张六安亲至,而且还带来了超过万余人的人口。
于情于理的,王佑安都必须要见上一面才行。
如今的王佑安哪曾想到,这么一见之下,居然见出个老婆和老丈人来!
当然了,这些还都是后话,暂且按下不提。
就在九月中旬的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王佑安此刻,刚刚到达了江阳城,正在一边稍作休息和休整,一边听取着王梁、司马亮和吕斌三个人关于最近情况的汇报。
尽管王佑安能够在第一时间里得到第一手的情报,可是,那些纸上得来的东西,毕竟还是不如亲耳听到的来的详尽和确切。
纸上的文字,受限于此时书写习惯和个人表达能力等方面的限制,难免会多有偏颇和误导人心的时候,如果不多加参证和听取当事人口述,因此而产生误解,甚至导致理解与事情本身南辕北辙的情况,可以说是数不胜数。
尽管王佑安已经在自家的境内和组织里面大力的推行口头语和标点符号了。
不过,因为时间尚短和能读会写的人员本来就很少的原因,很多的书写习惯,还是很难在第一时间里完全的改过来。
在这种时候,及时的再多听听手下人的口头汇报,两厢加以对照,也就变成了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了。
如今,王佑安最为关心的军事问题,最主要还是王佑安在自己一手操办和主抓的,前来汇报的三人,自然也就没有太多这方面的情况拿来汇报。
至于民政方面,王佑安最近关心的很少,情报也多是匆匆扫上几眼,就把它们甩在了一边。
如若不是这样,王佑安也不会连要见张六安这么重要的民政问题也给忘到脑后了。
就这样,王佑安关心的本来就少,司马亮等三个人的汇报,也就变得没有多少相互对照意义了。
最主要的作用丧失,加上王佑安也听的略有些心不在焉。
这次来的王梁、司马亮和吕斌三个,又都是惯于察言观色的角色。
见到王佑安因为疲惫而精神不济和心不在焉之后,三个人也就纷纷的精简了语句和加快了语速。
结果,没一会儿功夫,三个人便各自汇报完了自己主要分管的工作。
先是强打精神的又鼓励和宽慰了几句自家这三个亲密属下,然后实在感觉到疲惫的王佑安,就在很有眼力劲的三个人请辞之声中,又下达了晚间宴请张六安的命令后,就有气无力的摆了摆手,示意三人可以出去了。
在三个人出去以后没一会儿,实在是有些熬不住了的王佑安,竟然连如今仍然在犯花痴的旺财和现在不知道跑到哪里疯窜的王健都没有见,就这么沉沉的睡了过去。
暂且按下那个如今犯花痴到快成白痴的旺财不去提。
现在王健,已经彻底的化身成为了一个纨绔子弟,每天里整天带着已经初具规模的乐乐到处瞎逛,完全的就是个乐不思蜀。
王健的那次放大风筝的事件,在王佑安和旺财回归之后,果然如王健自己所料的那样引发了极为严重的后果。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