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 邢台之战 一(1/2)
在北伐完成之后,意味这新军阀与旧军阀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但是新军阀内部的矛盾则开始成为主要矛盾,而造成这些矛盾的根本原因都是一个贪字—了争权夺利,为了抢占地盘,为了统一天下的野心,硬是将锦绣山河打的千疮百孔。
在国党内部,由于在北伐开始前和北伐进行时,无论是国父还是老蒋,都存在为了迅速积累力量来完成统一,都收编或联盟了各地的大小军阀。但是这些军阀都是各有私心,小的军阀们想抢块地方做个大军阀,而大军阀们则是拥有更大的地盘,甚至是问鼎天下,所以国党内部真是内斗不止,年年都要出点事。
所以国党最终失败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内部不团结,派系内耗太严重了,而且没有一方有绝对优势解决其余各方。就如老蒋的南京政府,虽名为中央政府,但可以做到政令通达的也只有华东几个省罢了。
所以虽然老蒋在完成后,那些小的军阀已经成不了气候了,并且依靠黄浦系的老蒋在军事上已经有很大的优势了。但是,在国党内部他依然有不少对手,比如在北方的阎锡山和冯玉祥,在南方的李宗仁,这三方都是其军事上的大敌∧怕在南京政府的内部,汪精卫也是和他不对付的。并且,还有张学良在东北旁观和准备伺机而动。
这就意味着老蒋要想真的统一党内党外,依然是困难重重,并且只能通过军事手段来解决。毕竟以国父继承人身份自居的老蒋,是无法容忍又不听话的势力存在的。
而其他方面,阎、冯、李等人,也因为种种原因先后反蒋,并组成了反蒋联军,而造成这种军事对立的直接原因就是北伐胜利后的“分赃不均”。
“分赃不均”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上,一个是地盘的分配,主要是指京津这一个非常富庶的地区的归属问题,另一个主要是战后计划的裁军和编制分配问题≮这两个问题上,由于蒋冯二人的分歧,再加上阎的挑拨,最终导致本关系不错的蒋冯二人开始对立,使得蒋的实力无法做到绝对优势,从而为日后的中原大战的爆发埋下伏笔。
本来在北伐完成后,冯玉祥为了想要一个出海口,以及自己原有的地盘都非扯瘠,就一直想将京津地区据为己有,而且当时也是冯玉祥攻占的,哪怕拿不到北平,只能拿到对其来说也是可以接受的。但是老蒋的一纸命令,不仅不让冯的军队进入北平,更是命令其的部队退出。反而是将京津地区交给阎老西,老蒋这里一是为了拉轮老西,二是为了平衡地方势力,限制冯的发展′然事后将鲁省划给了冯,但是因为鲁省有日军横行,只能算半个省′然冯也得到了出海口,但他认为他功劳大,应该将京津地区交给他来控制,并对老蒋的分配非常不满。
而在裁军分配编制方面,说白了就是老蒋要削藩,这样一来其他三大军阀当然不可能和平的答应。并且遍观中国历史,历次削藩必将带来一场腥风血雨以及明争暗斗,貌似也就宋太祖那次平静点,但那只是结果,在施行的过程中并不是表面显示的这么简单的。并且蒋在编制问题上,即没接受冯的方案,也没接受阎的方案×此,虽然冯和阎都被委任为中央的高官,但都相继回到自己的地盘,并拒绝裁军方案。
这样,在政治上以无法完成削藩,所以老蒋在杨永泰的联系下,决定用军事手段解决桂系,用经济手段解决西北军,用政治手段解决晋绥军,采用逐个击破的方案进行削藩。
而且阎冯李三人也心不齐,并且也是不可能心齐,结果先是在蒋桂战争中,桂系元气大伤,丢失了除外的所有地盘,部队损失惨重。而冯的西北军也因为经济问题,被蒋拉滤韩复渠和石友三,也是损失惨重。而到了此时,这三家才决定联合反蒋,并且还依然是同床异梦,这也就提前注定了中原大战的失败。
虽然杨智现在人微言轻,他对即将到来的中原大战的看法其实是无关紧要的,就算他提前说出去,在大战结束也不会有人多少相信他。但是,杨智经过几年的发展后,已经决定不再像之前的北伐战争时打酱油了,而是决定正式走向台前,正式加入这场中国近代史上规念大的军阀混战。
为了在这场大战中取得足够的利益,并获得足够的名望,而且对于才二十出头的杨智,名望才是最重要的,拥有系统的杨智,在利益方面反而是次要的。
杨智做出了如下的安排:第一,由于此次杨智是要投靠老蒋一派,而老蒋在大战的前期的局势是比较被动的※以杨智先是与自己的老爹交谈多日,终于说服了其将在北方的产业全部变卖,并转移到南方,并且定居在南京。而自己的弟弟杨武也随杨富一起南下读书,因为杨智认为以弟弟的才智是可以考上大学的,甚至说出国留学也是有可能的,在这个年代的大学生可是很牛逼的!而且杨智还给自己的老爹配备了一部电台,用于他们之间的联络,并且也方便了杨智日后在中央的打点。
第二,由于焦作的位置过于前线,所以杨智被迫储备了大量的作战物资和后勤物资,加上考虑到物资的意外损坏,杨智硬是准备了足够两万人用上一年的物资。
第三,修筑防御工事,为了坚守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