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2 古人迷信(1/2)
李世民闻言立马便想到秦末大名鼎鼎陈胜吴广起义,用的“鱼腹藏书,篝火狐鸣!”
陈胜吴广鱼腹藏书,篝火狐鸣的意图是制造舆论,鼓动人心,树立威信,让戍卒相信“大楚兴,陈胜王”的必然趋势。
陈胜、吴广在密谋起义之时曾找人算卦,后来又在卜者暗示下演出了丹书和狐鸣两出骗局。
这种为推翻一个政权而造舆论的骗术,在中国历史的改朝换代关头屡见不鲜。
当广大群众畏天命的意识很浓厚的时候,举事者想要“威众”,以种种骗术把自己表现成受命于天的超人是最取巧、最见效的手法。
然而,陈胜、吴广自己并不迷信天命,“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才是他们的真实思想。
这些唐朝的百姓之所以如此迷信,归根结底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科学技术不能得到发展,很多事情不能科学解释。
就比如这次关中大旱,百姓无法春耕,就会颗粒无收,黎民百姓渴望降雨,则寄希望于龙王爷,由于遇到种种不可预知的困难,在人力不能改变的情况下,则寄望于神灵,是还未拥有科学技术来改造世界的古人普遍的心理特征。
迷信某种程度上给了处在水深火热境地的百姓心灵上的慰藉,是乱世浮生中的一剂良药,尽管可能夹杂着种种副作用,但毕竟也有医痛的作用。这便是迷信对于百姓的意义所在。
古代百姓之所以如此迷信,他们的统治阶级也要负很大一部分责任,因为封建统治者会利用迷信对他的百姓加强精神控制。
皇帝自称天子,上天之子,代天巡狩人间,给皇权披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神秘感又增加了其权威性,使其统治更加的牢固。
“陛下,这些迷信遗毒甚大,必须将其禁绝。”房玄龄也是惊出一身冷汗,没有想到。平常很常见的小小的迷信竟然隐藏着如此大的危害。
李世民重重的点了点头,但是威胁大唐统治的必定要立即铲除,余光扫过一旁的龙王泥塑,李世民心中大怒,眼前的求雨何尝不是迷信呢!
李世民一把抓过李君羡佩戴的长刀,一刀闪过,泥塑的龙头,轰然落地。
李恪惊讶的长大了嘴巴,乱套了,小说演义中,可是魏征斩泾河龙王,李世民保人,现在竟然变成了李世民斩龙王。
……
在任何时候,官府的力量才是最强大的,强大的官僚机构运转起来,将会在最短的时间内爆发出极其的力量。
李世民一纸令下,一车车铁料像是不要钱似,拉入长安城,整个关中地区所有的铁匠全部都被征用,普通的铁匠分配到最简单的任务只需要铸造打井工具的延长棒,技艺高超的工匠分到了铸造压井和下井管。
而最重要的下井提土工具则分给了汉王府,因为将作监发现汉王府的打井提土工具竟然异常的坚硬和锋利。
将作监也曾想过自己制作提土工具,可是实验发现,将作监出品的提土工具一旦在井下遇到石块就会受损,严重的甚至当场直接报废。
李世民大手一挥,直接将提土工具直接打包给汉王府,让想图谋汉王府炼铁秘方的长孙无忌,顿时无计可施。
坦白说,相对于李世民给出的价格,汉王府每造出一把都只是保本而已,因为汉王府采用的是李恪提供的后世配方,所练出来的的已经接近钢了,工艺多了好几道,成本暴增。
哪怕如此,李恪并没有任何异议,反而下令汉王府放弃了所有的业务,马力全开去造提土工具。
在无限材料的供应下,汉王府爆发出超乎寻常的制造力,凭借各种先进的工具,一村之力,生产出来的提土工具完全跟得上将作监集中大半的铁匠的生产速度,有时候甚至是绰绰有余。
伴随着第一批打井工具的打造完成,尉迟恭的左武卫最先接受到赈灾的命令,开赴旱灾最严重的泾河两岸。
“朝廷派遣官兵抗旱救灾来了!”
万年县的百姓振臂欢呼。这场旱灾之中,就数万年县的百姓受灾最为严重,地里的种子种下去,根本没有出,这个时候如果能够灌溉开来,种子还有发芽的可能。
“嘿!”
四个士兵用力抓住把手,用力的往下压!大量的泥土被提了上来,
每一次泥土被提出来,都会让周围围得里三层外三层的百姓轰然的叫好。
在他们看来,这口井并不是单纯的井,而是他们活下去的希望。
在一片期盼中,四个士兵也是热血沸腾,手中得了的力气不由得加大了几分。
很快,一口井都被打好了。
左武卫的士兵迅速收起打井工具,开赴另一个打井地点,他们只负责打井,而洗井顺便浇地的工作则交给了这片田地的主人。
“出水了!”
就在四个士兵走后不久,井口边一阵阵欢呼响彻原野。
不远处李恪和尉迟恭不由得露出欣慰的笑容,这样的欢呼声他们已经听了很多,但是总是百听不厌。
李恪这一次前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