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四百九十章我的未来我做主(2/3)

扶苏看了看他,又看了看山上的甘泉宫,忽然背负着双手,叹了口气。

“其实从你上次邀请我秋游,我就知道,你有事瞒着我。”

“不光是你,我想父皇应该也是,不然不会就在宫中,与我相处那几个月。”

说着,转头望向赵昆,露出温和的笑容:“昆弟,你知道吗?自从大哥成年,父皇就再也没像那段时间那样和蔼可亲。”

“就像你说的,父皇曾经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大哥身上。可惜,大哥让父皇失望了。”

“大哥说哪里话!大哥若让父皇失望,父皇又怎会封大哥为秦王,让大哥监国?”

赵昆神色郑重的说道。

扶苏不置可否的笑了笑,忽又冷不防的问:“昆弟,那卢生给父皇上了一道奏折,你知道吗?”

“不知道。”

“大哥看了那道奏折,需要大哥讲给你听吗?”

“大哥若想讲,昆弟洗耳恭听。”赵昆澹澹笑道。

扶苏也跟着笑了:“其实也没什么特别的内容,就是关于海外之地的描述,以及带回来的贡品清单。”

“哦?那应该还不错吧?怎么,大哥想去海外看看吗?”

听到这话,扶苏脸上的笑容一敛,正色问道:“昆弟希望大哥去吗?”

“我……”

赵昆迟疑了一下,摆手笑道:“我连七姐和姜娃儿的事都不会管,又怎会管大哥的事!”

“那……昆弟觉得海外如何?”扶苏目光灼灼的看着赵昆。

赵昆笑道:“海外之地,八倍于大秦,但人口极少。当地物产丰茂,水土肥美,各种资源数之不尽。若是有机会,我也想去看看。”

听到这话,扶苏眉头一皱:“我看卢生的奏折,怕是有常驻海外的打算,你应该知道,父皇绝不允许有人列土封疆!”

赵昆闻言,默然不语。

他也是没有办法,海外距离大秦,实在是太远了。

除非大秦能够北向将白令海峡并入领土范围,否则的话,交通极为不便。

那么大的一片土地,想要经营出成效,并非一世可成。

前期去的人,纵然在当地称王称霸,实际上也算不得什么太好的福利。

去了,注定一辈子吃苦。

赵昆思前想后,似乎也只有卢生是一个合适的人选。

“昆弟若放心得下,大哥愿往海外,为我秦国开疆拓土!”扶苏突然躬身施礼道。

赵昆一愣,随后神色复杂地看向扶苏。

其实,在他心中,征服海外,扶苏乃是最佳的人选。

扶苏与赵昆是亲兄弟,二人虽然出自皇家,却没有兄弟阅墙的担忧。

赵昆被立为储君之后,扶苏可以说是兢兢业业,辅左赵昆,从未有过半句怨言。

扶苏对大秦之心,可以说是天地可鉴。

原历史中,赵高假传圣旨。

远在边关的扶苏,明明坐拥数十万大军,而且自己占据正统大义。

当时只要他说一句话,恐怕也就没有胡亥什么事情了

然而,为了大秦的稳定,扶苏毫不犹豫自尽。

这是一个真正爱护大秦的人。

他一生之中做过的最大的一件错事,就是太相信自己胡亥的能力。

否则的话,大秦也不可能二世而亡。

除开品性,扶苏的能力也极强。

监国这一段日子里,扶苏成长了许多,将什么事都安排得面面俱到。

在赵昆和嬴政离开咸阳的那段时间,所有事情都是他统筹兼顾,并没有出过什么纰漏。

最重要的是,扶苏的身份。

他是儒家推崇的贤明君主。

虽然大秦重法轻儒,但儒家作为传播最为广泛的学说,人数还是占大头。

科举之后,按照各家士子的比例,其实还是以儒生为主。

扶苏作为儒家最看重的贤明君主,又有秦王的身份。

他去海外,带去那些人,做事也能够事半功倍。

至少比卢侯二人更加适合。

但,并不是因为合适,便该去做。

赵昆和嬴政都有扶苏去海外的想法,却谁也没开口。

就算这次秋游,赵昆抱着让扶苏去海外的想法,但也不知道怎么开口。

这个时代讲究的是,父母在不远游。

因为在交通不发达,自己医疗条件很一般的当下,人的生命其实很脆弱。

去海外,天高路远,一去或许便是永别。

扶苏是嬴政的大儿子,天下最强大的国家之中最尊贵的人之一,怎么能以身犯险。

思及此处,赵昆还是拒绝了扶苏的要求。

“大哥,此事全然出自我自己的考量。如今,大秦在大哥的带领下,蒸蒸日上”

“昆弟,你还记得当初的豪言壮语吗?我们要站在世界之巅,会当凌绝顶,如今大秦已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