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宣德炉(1/2)
,如遇到内容乱码错字顺序乱,请退出模式或畅读模式即可正常。“你说什么呢?” 庞老三还在嘴硬。 陈予权有点不耐烦了,对李欣然说道:“欣然,把你记者证给这位瞅瞅!” 李欣然立即配合地掏出自己的记者证。 “哼,江口日报的记者,在咱们天子脚下管什么用……” 庞老三嘴里这么说,神色已经有点慌。 九十年代初期,记者证还是非常管用的,普通人都觉得记者能耐通天。哪怕是《江口日报》的记者,在天子脚下也一样管用。 “庞老板,做生意呢,各有各的道。没有谁永远都是占便宜的……你那个手段,坑了不少人吧?要不咱们现在给工商局,派出所打电话,请他们过来评评理?别忘了,你这份收据上可是写得明明白白,宋徽宗御用真迹牡丹镇尺!” 说着,陈予权拿起砖头般的大哥大,作势就要拨号。 “哎哎,哥们,别价……” 眼见得陈予权玩真格的,庞老板终于软了。没想到这混蛋早有准备,我说呢,为什么一张收据要搞得这么复杂! “算老子倒霉,今儿个碰到行家了……” 特别不情愿地打开身下玻璃柜台的暗格,将那一对白玉镇尺的真迹取了出来,递到陈予权手里。 李欣然眉毛轻轻往上一扬。 她刚才,是真的什么都没察觉,压根就不知道,就在一瞬间,这个庞老三便做完了手脚,给他们玩了个“狸猫换太子”。 关键是,现在两对一模一样的白玉镇尺摆在面前,她愣是分不出来,孰真孰假! 完全一样啊! “这就对了,庞老板。” 陈予权哈哈一笑,将那对牡丹镇尺真品放进包装盒。如浏览器禁止访问,请换其他浏览器试试;如有异常请邮件反馈。 庞老板和他媳妇脸色黑得要滴下水来。 今儿个这趟买卖,亏得慌。 为了这对白玉镇尺真品,他们当初可是下了大本钱,四千块,连成本都不够。虽然陈予权说得对,他们靠着这对白玉镇尺已经“赚”了不少钱,可骗子都这样,只要一次折了老本,就觉得自己亏大发了。 至于以前那些个被骗的人,自己智商不够,管他们什么事? “哎,你们怎么还不走?” 见陈予权收好镇尺,并没有马上离开的意思,庞老三黑着脸问道。 “庞老板,我想问问,你这店里,还有没有其他玩意?宣德炉有没?有的话,找一个出来瞧瞧,咱们可以再做一单生意。” “宣德炉?” 庞老三神色古怪。 “兄弟,你真想要宣德炉?” 陈予权一笑:“你就说有没有,甭管我怎么想的。不过有话在先,那些乱七八糟的赝品,就不要拿出来献丑了!” 在后世,宣德香炉是收藏界的极品,与此同时,假货也是最多。 事实上,宣德三年,明宣宗朱瞻基亲自监制的那一批宣德炉,因为数量稀少,后世压根就没有找到过正品。任何一具宣德炉,哪怕经过再多的专家鉴定,也并不能保证是百分之百的真品。 这一点,陈予权心里特别有数。 多年以后,他也算是资深古董玩家,专业知识和鉴别能力,丝毫不在所谓专家之下。 “你想要几个字的?” 庞老三问道,神色郑重起来。 宣德炉的款式太多,通常业内以炉底铭文的字数来分辨。比如只有一个“宣”字,就称为“一字款”,“大明宣德年制”称为六字款,字数最多的则是“宣德三年五月敕赐勋名之鼎”,通称十二字款。,如遇到内容乱码错字顺序乱,请退出模式或畅读模式即可正常。“你有几个字的?” 庞老板突然有点不好意思,脸色稍稍一红:“我这就六字的有两座,其他都是吴款的。” 所谓吴款,指的是收藏界大名鼎鼎的“大明宣德五年监督工部官臣吴邦佐造”。 陈予权哈哈一笑,说道:“吴款的就不要拿过来了,这玩意,蒙一下门外汉没问题……” 庞老三正色说道:“爷们,话不能这么说,吴款虽然比不上三年款的,但也是正品……工部侍郎吴邦佐亲自监造的,用的都是宣德三年的原班人马和剩下的材料……” “扯淡!” 不等庞老三说完,陈予权就笑着打断了他。 “你有时间,好好去读一下《明史辑略》,你倒是给我找一个大明宣德五年名叫吴邦佐的工部尚书或者工部侍郎出来!” 这话将庞老三和李欣然同时镇住了。 李欣然再次打量陈予权,神情古怪。 这是一个高中肄业生该说的话吗? 《明史辑略》! 连李欣然都没怎么读过。 “宣德三年,工部尚书是吴中,字思正,宣德炉都是他监造的。吴邦佐这个人,历史上压根就没有,是杜撰出来的。再说了,宣德三年,工部尚书为皇帝监造香炉。宣德五年,他就自己召集一帮人造假,真当明宣宗朱瞻基是死人呢?” “这可是灭九族的大罪。” “一个工部尚书,他吃饱了撑的要去干这种破事,自己冒灭九族的风险,给你们后人赚大钱?”如浏览器禁止访问,请换其他浏览器试试;如有异常请邮件反馈。 庞老三咽了口口水,无话可说。 “那,爷们,我那两款六字的,你看不看?我先声明啊,这玩意,我也分辨不出来真假。” “你先拿来,我瞅着喜欢就收。” 知道今儿个遇见了高人,庞老三也不废话,转身取了两个小巧的铜制香炉出来,摆在柜台上。脸上多了几分忐忑之色。 李欣然看着有些好笑。 琉璃厂一个专门做古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