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413章 《戴森球计划》(4/5)

当然,在1.0的版本中,这些分支科技树的意义并不大,更多只是作为2.0版本的引子存在,也是一种增加游戏粘性的套路,就像是小说中提前埋下一些伏笔,给大家想象的空间和期待感。

如果有玩家真的不去学这些分支科技,那么2.0版本的《统治》,那就有可能被人统治自己花了好长时间才打造出来的戴森星系,那样的损失绝对比《我的世界》里被抄家要惨痛得多。

所以方杰在原本就很魔性的类《戴森球计划》游戏基础上,又加入了战争策略元素进去,逼得玩家们在游戏的同时,心中始终都有一种危机感,心态不敢像以前玩其他单机游戏那般轻松。

当然,更多的高玩在了解游戏版本会后续不断升级后,危机感倒不是很明显,而是觉得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完全有能力在后续版本中欺负其他玩家。

一款经营策略游戏而已,不就是合理规划建设,尽快制造一个甚至多个戴森球,储存更多的战争能源么,这有什么难的,以往比这难得多的游戏又不是没玩过!

然而,当《统治》上市第一时间体验过后,无数玩家便开启了反复“新游戏”的模式。

正常玩单机游戏,那都是玩一段,存档一段,再玩就是读档玩,至于从头开始的情况,有,但是很少,一般都是通关后,挑战其他难度或是采用不一样的玩法,才会这么做。

可玩《统治》这款游戏,尽管游戏期间也经常存档,可每次再玩的时候,不自觉地就会重新开始游戏,从头开始玩起。

因为随着对游戏的不断了解和深入,大家每次都会觉得自己上次存档的建设方案非常不完美,有许许多多改进的地方,于是继续读档玩,还不如再次从零开始。

这个过程,很像是在算一笔糊涂账,虽然每一次都比上一次更有条理、思路更清晰,每一步也都做好了笔记,可下次接着再算的时候,又很清楚的明白这还是一笔糊涂账,此前还是有些地方还可以改进,还可以算的更快更准确。

不光更准确,关键是这个准确性还决定了这笔烂账接下来的计算效率。

如果接着前面的记录继续算下去,就会发现此前算过的那些账,之前明明觉得已经很清楚明白了,可现在回头一看,特么的居然还是一塌糊涂,继续下去只会更糊涂,更加算不清楚。

既然明知道此前的账目还是乱七八糟,那与其继续算,还不如在领悟了新的计算方法和经验后,从头开始算起。

《统治》就是一款这样的魔***,哪怕是肝了好几天时间的存档,玩家们说放弃就放弃,然后再次从零开始,而不是读档接着玩。

原本目标是建造一个戴森球,结果玩家都还没发展到离开初始地行星,就一直在原地踏步重新开局,关键是这种重复开始还并不是无用功,每次新开局都会比此前规划的更加合理,并且每次自以为已经是最合理的规划方案了,结果每次又发现竟然不是。

这款游戏,你说它简单吧,确实挺简单,一只手点击就能完成几乎所有的游戏操作。

可你要说它难吧,也真的是出人意料的难,难度并不在于游戏本身,而在于每次都是在挑战自己的智商和对游戏的掌握程度。

尤其是对那些强迫症、完美主义者来说,这个游戏就是剧毒,简直难以自拔,而这类玩家一般都是高玩,而高玩们说这游戏难,难道还有错?

那些对自己比较宽容的小白玩家,一开始并不能理解这一点,他们就觉得这游戏挺简单的,瞎玩就是了呗,不就是慢慢建设积累嘛,哪怕乱建设一通,迟早能发展起来。

可这类玩家,越玩到最后,越无法进行下去,因为一定数量的某种资源,他们可能要比那些精益求精的高玩,多花十倍甚至百倍不止的时间精力才能生产出来。

而游戏里允许的最小体积的戴森球,半径就长达1万米,需要覆盖至少200个节点,每个节点至少1万个太阳帆,而即便是规划布局合理,选择资源无限模式,并且全自动生产和发射,一天时间都搞不定。

更别说那些野心勃勃想要造一个大大戴森球的玩家了,那都是要制造几千万甚至上亿的太阳帆,那如果是小白玩家完全不考虑合理规划布局的情况下,现实中就算肝一年时间,也很难通关游戏。

而这,还仅仅只是制造一个恒星系的戴森球……

这是游戏最变态的地方,但也是最有趣的玩点,因为随着玩家的游戏经验提升,每次重新开局后,发育会更加合理,效率肉眼可见地会提升,一旦达到熟手程度,差不多2、3天就能搞一个不大不小的戴森球出来。

但要成为熟手,那也是前期要花很多时间试错,无数次重新开局才会有的效果,所以这款游戏极为耗费时间、精力、脑力和心力。

换言之,这款游戏非常耐玩,用户粘度极强,让人根本停不下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