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宗正谱牒(2/4)
“明日吧,明日大军归营,你不想看看?”
“当然要看。”霍仙鸣笑起来。
吐蕃大相啊,皇族大将军啊,那必须得看看,虽然不能公开了,回去说给皇帝听听,也是能让皇帝龙颜大悦的。
“那便由大监送大相大论与那莽罗衣相聚吧,大监体己陛下,便代陛下亲手。”
“某自是求之不得。”霍仙鸣脸上欣喜之色难以抑制。像这样的大事件,是必然会上史书的,他亲自监押二人,也必然会青史留名。
青史留名,便是古人最高的思想追求。哪怕身死也乐于偿试。
“节镇。”兴奋劲儿一过去,霍仙鸣的智商又重新占领了高地,皱了皱眉头,看着地图对张军说:“如此规划,节镇可知需钱几缗?钱从何来?”
这可不是小工程,需要修的路何止万里。
凤翔府修筑的道路霍仙鸣当然去看过,宽阔四十余步,以石垫基三尺,夯土填充上覆碎砾,以双层竹条结网,再浇灌‘水泥’,坚硬平滑。
因为有炸药,开山辟石再也不是什么艰难的事情,炸下来的石头正好填充地基,所以道路修的又宽又快。
最主要的,人力不花钱,而且可以‘不计损耗’。战俘嘛,只要不虐待就算是得体了。
战俘的人力还是不足,其他的就以各州县的徭役填补。
历来都在说徭役的不是,说是封建皇朝压榨剥夺拿百姓不当人什么的。其实未必,只不过就是以今日看去年,站着说话腰不疼的马后之炮。
秦役修筑长城,保中原大地何止千年?
汉役戍边,可以理解为今天的义务兵,所有的男人都要至少去边疆保卫国家一年。
隋役大运河,使整个国家水渡通畅物资调运无阻,一直到现在都还在使用。谷
唐役以杂役为主,役期也比汉隋短,每个壮年每年要在县里干二十天,干修桥补路疏通水利这些。这不应该吗?
造成冤声载道的原因不是徭役本身,是那些中间商,现在又何尝不是如此?不平和愤怒还比古代少了?
凤翔修路花的钱其实不多,材料就地取了,人工只需要些粮食,也就是水泥的制造运输需要一些钱,但也是内部价格。
而且水泥厂可以就近成立,事实上成本也不高。修这一圈公路,都建了八九个水泥厂了,以后都是财源。
主要是这会儿一直到阿拉善地区都不缺水,大河遍地都是,水力不是问题。
水泥的烧制关键就是粉碎和磨制搅拌,只要有大型水力设施建厂很简单。
当然,所有这些霍仙鸣不知,皇帝也不知,自然也就以为张军修路花费了巨大的代价。
听到霍仙鸣关心的问话,张军心里还是很高兴的,笑了笑:“筑路修桥诸事,不能以花费来算,要算军务,算国事,算利在千秋。
若巨唐能处处通达,大军辎重悉数朝发夕至,大监以为如何?”
如何?那当然好啊。霍仙鸣自然知道这其中的意义。
不是现代人才懂发展受制于交通,古人更明白其中的道理。就比如整个大江以南羁糜无数,年年叛乱不断,不就是因为交通不便嘛。
朝庭的部队过去一次太难了,驻军根本不可能,所以只能容忍,怀柔。物资跟不上。
支持南诏,支持西越,支持姚爨杨诸姓,都是这个原因,所以才以夷治夷,用本地人管理本地人,慢慢的王服教化。
其实也有分割分化的意思。现在西南湖北地区有那么多的民族,都和唐代的羁糜州属国制度脱不开关系。
谁都想当老大嘛,都不想屈居人下。
那就分封呗,小势力都是刺史都督,大势力就是国王,只要年年纳贡缴税,你们随便打,开心就好。
但是如果真有这么几条大道,把整个羁糜地串连起来,大军能够纵横其间……霍仙鸣感觉那时候巨唐才真的是巨唐。不敢想啊。
那边直到这会儿还有没有内附的‘国家’存在呢。(安顺以南,以西一带有牂牁,罗甸,普里,鬼国等国,地数百里不等)
张军的意思他当然听得明白,那就是只考虑军事用途,考虑是不是利于国家治理,其余的都不去想,只管做。
霍仙鸣起身给张军施了一礼:“某不如节镇多矣,但有驱驰,绝无二话。”
“大监乃中官,系陛下安危于身,你我各施其职,名尽其责,不能如此相比。”张军起来拉住霍仙鸣让他坐下。
“郎君。”卫阿荣出现在门口:“上善观有事。”
张军扭过头看了看卫阿荣:“何事?但说无妨。”
郜国大长公主入道上善观,张军安排了武候随时关切上善观周遭大小事,拦阻一些目的不明的人。就是监视保护。
上善观因为是大长公主修道之地,暂时并不对老百姓开放。
卫阿荣看了霍仙鸣一眼,进来低声汇报:“有彭州司马李氏,持宗正谱牒,欲入观围,被武候所阻。扬言获罪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