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484章外事(3/3)

母之邦。

郭嵩焘家乡人烧了他捐造的寺庙,朝廷弹劾不断,有翰林编修上奏要朝廷毁掉日记的版,列为禁书,郭嵩焘从英国被召回问罪,最后黯然丢官去职,回乡面壁反省。”

“这也太夸张了吧?”耿宝贵已然无语了。

“这有什么好奇怪的,满清王朝已入末路,这些王朝末期腐朽景象层出不穷,见怪不怪。”何方走过来说道,他曾经高中两榜进士,任职一方七品知县,对官场黑幕知之甚深,本人也是朝廷倾轧斗争的失败者,感触尤其深。

耿宝贵说道;“纯粹为了攻讦而攻讦,满清朝廷芸芸诸公难道就没有一点正事可做吗?”

“耿大人此言差矣,双方争斗如此激烈,盖因“文化正统”四字,此乃为立国根本,满清存亡之机,不得不慎也。”何方看的非常清楚,一口道出了内中缘由。

“哦……请何大人明示。”耿宝贵问道。

何方目光扫过田山,见他沉默不语的神色便知道,红堡对此研究甚深,早有定论,于是解释说道;

“郭嵩焘引起国内攻讦的原因不仅是在英国的不拘小节,更重要的是对西方推崇备至,极尽赞美之词,其夸赞西方的坚船利炮,工业发达,富甲天下是没问题的。

但在道德上、文化上、制度上去夸赞洋人是坚决不能接受的,这是在动摇国人的立身之本,朝廷存亡的根基。

礼之一道,为六道之首。

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近代以来,在与洋人打交道的过程中,清廷在军事上一败再败,仅存文化道德自信,现在郭嵩焘的言论把最后一层遮羞布也抹杀了,焉能不怒?

战争打输了不至于亡国灭种,文化自信摧毁了还能剩下什么?”

“哦……原来如此,我没有想到这一层。”耿宝贵是一名合格的军人,但不是一名合格的政治家,考虑问题难免偏颇。他随即又想起了什么,脱口说道;“扶桑国现在流行一种****的论调,否定自身文化,对此你怎么看?”

“一个没有自身独特文化的民族,宛如行尸走肉一般,是没有灵魂的。”何方冷然回答。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