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八十四章 晋升圣体!王守哲脱胎换骨(5/6)

。现如今,谁不知道德馨亲王和康郡王两家偷税漏税十分严重?

说句不客气的,他们就是大乾国的蛀虫!

像这种满是私心的人,一旦登上帝位,真的会在意百姓民生,在意国家发展吗?这种人心里真正在意的,恐怕是手中的权利能给他们带来多少利益,带来多少中饱私囊的机会吧?

老百姓的见识或许不如那些世家中人广博,但他们自有一套朴素的价值观和看人的标准,很多时候,看问题反而能一针见血。

而在如此鲜明的对比下,康郡王一系在民间的声望可谓是跌到了谷底,反倒是安郡王,德顺亲王和大乾王氏,因着这一次的查税行动狠狠涨了一波声望和威望。

还有人挖出了安郡王以前偷偷以私人名义赈灾,捐款的事情。就连很多平时很少有人注意的小细节,也被人挖了出来,成为了他们三家仁心仁德,一心为民的证明。

一时间,民间对他们是好评如潮。

平民们,自然是对安郡王非常支持。

然而,一个个不断“栽跟斗”的世家和皇族,却都对安郡王恨得牙直痒痒。尤其是一些拥有表决权的大佬们,为了泄愤,暗中放出风声说,安郡王不是牛么?反正也不缺咱这一票!

与此同时。

拙政阁中。

隆昌大帝没有跟往常一样悠闲地躺在躺椅里,让老姚给他捏肩,而是端正地坐在书案后面的太师椅上。

老姚也是恭敬地手持拂尘站在他身后,低着头,神色严肃,尽量降低存在感。

而隆昌大帝面前的书桌上,再次堆满了奏折。

按理说,这些奏折都是要内阁处理的。但是这些折子,都是弹劾和批斗代理内阁首辅寅达老祖,以及德顺亲王、安郡王等人的折子。

还有许多,则是举报皇族和一些世家大阀们偷税漏税,以及各种坏事的折子。

内阁不好处理,只能将批阅权交给了隆昌大帝。

与此同时,孟元白也是汗流浃背地站在大帝书案对面,低眉垂眼,神色紧张地等候着下一步的命令。

就连平日里闹腾的五小只小狼崽,这会儿也乖乖地缩在角落里,没有跟往常一样去闹腾隆昌帝,撒娇讨好要吃的。

整个拙政阁中,都弥漫着一股紧张的氛围。

“荒唐,太荒唐了。”隆昌大帝一拍桌子,怒声道,“没想到咱们皇族之中,竟有如此众多蛀虫。朕原本以为,也就是德馨一脉做得过分了些。其他人,至少没有那么烂。”

“却没想到,德馨和康郡王和某些皇族比起来,都堪称是纳税楷模了!”

还真是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

大乾在税务这一块上的局势之糜烂,竟然已经远远超过了隆昌大帝的预计。

尤其是皇族内部,那些不显山露水,平时很低调的皇族,竟然也会干出将一整个、一整个庄园隐瞒的勾当来,就好像这种事情已经成了惯例一样。严重些的,最后反倒是报税的成了小头,隐瞒的才是大头。

除了偷税漏税之外,更有许多腌臜不堪的破事、脏事,也被一一抖落了出来。

例如有一个郡王,竟然将大批平民男女囚禁起来,让他们不断地繁衍后代,生出来的小孩洗脑长大后当做奴隶使用。

如此触目惊心,让隆昌大帝都生出了一股“自己这数千年大帝白当了”的感觉。

难道,真的要被王守哲“私下妄议”时给说中,“陛下这一生喜征战,不耐烦建设内政,有好大喜功的嫌疑”?

“陛下,这是有心人在背后操作,试图将水搅浑了。”老姚低声提醒说。

“朕看得出来。”隆昌大帝冷声说,“康郡王先是俯首认错,随后又是一桩又一桩的事情爆出来,倒是显得他好似也不算太坏了。不得不承认,此举反应机敏,确实极有可能制造出绝处逢生的机会。”

“先前,朕倒是小瞧了康郡王。只可惜,明远那小子不听劝,以前朕就与他说过要学会帝皇心术,而不是一味像个愣头青一般。”

“如今倒好,现在若要宗亲们从康郡王和安郡王中选一个,他们多半会选康郡王。人心呐,人心!”

“也罢,就叫明远和王守哲那厮好好吃一次大亏,给他们上个生动的一课。改革,可不是那么好改的。”

真要好改,他早八百年就改了,哪里会一直拖到现在?

“王守哲此人,生性聪明,手段也众多。只可惜,他这一招反而起了反效果,得罪了太多太多的人,反而帮助康郡王‘赢得人心’。回头朕有空,可以提点提点他,这用计呐,就得考虑人性二字。”

就在隆昌大帝一言一句,点评王守哲和安郡王两人时。

孟元白却突然说道:“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