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23章 朱温谋杀唐昭宗(3/3)

朝,欲加以重任。司空图本来见朝事混乱,早已弃官,隐居王官谷,至此不得已入朝。佯为衰老,坠落朝笏,大失礼仪。柳璨又传诏,说他匪夷匪惠,难列朝廷,可仍放回,这数正中司空图心意,便飘然出都。后来朱温篡位,又征司空图为礼部尚书,司空图依然不受。哀帝遇害后,司空图绝食而死,完名全节。

朱温独揽大权,受命为诸道兵马元帅,别开幕府。朱温已经成为无可争议的天下第一大强藩,但并不意味着没有人敢和他作对。王建就已经和李茂贞联合起来,准备进攻关中。李茂贞被朱温打得落花流水之时,西川诸将劝王建乘机攻取李茂贞的凤翔。王建有些犹豫,征询节度判官冯涓的意见。

冯涓说道:“兵者凶器,残民耗财。今梁、晋虎争,势不两立,若并而为一,举兵向蜀,纵诸葛武侯复生,也不能相敌。凤翔,蜀之籓蔽,不如与之和亲,结为婚姻。无事则务农训兵,保固疆场。有事则观衅而动,可以万全。”王建接受了冯涓的建议,派人与李茂贞修好。李茂贞遣判官赵锽到西川,为其侄天雄节度使李继崇求婚。王建答应了婚事,把女儿普慈公主嫁给了李继崇。李茂贞经常要求的物资和士卒,王建也一概给他。两人结好之后,自然对朱温不利。

朱温便想先发制人,以大唐朝廷的名义下令给忠义军节度使赵匡凝:派出水师,从长江三峡逆流而上,进攻王建。然而朱温却没有想到,赵匡凝一直是对大唐忠心不二。不管皇帝在哪里,也不管大唐天子是被谁挟持,赵匡凝兄弟都会把赋税送到皇帝所在地的藩镇。

昭宗被杀后,朱温派使向各地藩镇通告,观察他们的反应。赵匡凝对使者流涕说道:“受唐恩深,不敢有他志。"明显是对朱温不满。不过朱温暂时没有想处理他,而是想利用他一把。赵匡凝不敢违逆朱温,对王建发动了进攻。赵匡凝遣水军上峡攻打王建的夔州,被渝州知州王宗阮击败。

不过双方不打不相交,王建打退赵匡凝之后,没有乘胜追击,而是将昭宗发给他的求救密诏,送给了赵匡凝,拉赵匡凝入伙,一同对抗朱温。以大唐室忠臣自居的赵匡凝接受了王建的建议,派遣使节前往成都,表答和好诚意。与王李同盟一样,王建与赵匡凝不但缔结了盟约,也结成了儿女亲家。

与此同时,由于朱温实力太强,单靠王建一个盟友,似乎力量不够。于是赵匡凝又派使者前往扬州,与杨行密结盟,相互呼应,赵匡凝加入了反对朱温的阵营。赵匡凝这些动作,自然瞒不过朱温的耳目。朱温大怒,当即决定讨伐赵匡凝。

天祐二年(905年)八月,朱温以武宁节度使杨师厚为先锋,率部攻入了忠义镇境内。在他的后面,还有朱温亲自统率的大军。赵匡凝不是杨师厚的对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杨师厚便将忠义镇所属的各支州全部拿下,如入无人之境。九月初,朱温亲率大军直抵汉水北岸,与忠义总部襄州仅一河之隔。赵匡凝集结了二万人马,在汉水南岸列阵,准备据河死守。

九月五日,朱温了解到忠义军的部署后,一面正面佯攻,摆出强渡汉水的样子,吸引住赵匡凝的注意力。一面命杨师厚率一支偏师西行六十里,在一个叫阴谷口的地方悄悄架设浮桥。赵匡凝果然被朱温骗住,对汴州兵的秘密架桥行动毫无察觉。

九月七日,阴谷口浮桥建造完毕,杨师厚所部完全渡过了汉水。九月八日,杨师厚率军沿汉水南岸东进,对赵匡凝请亲自率领的忠义军发起攻击。两万忠义军被击溃,赵匡凝仓皇逃回襄州城。赵匡凝感到襄州守不住,带着自己的家人和亲兵,上船顺汉水而下,投奔杨行密去了。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