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二十七章痴情女遭不测表哥郁郁而亡(1/2)

上几章书里说得是延庆南山的故事,侃完了南山咱们侃北山。

说,延庆南山有一只虎,大吼一声,言道:“我一天能吃九头驴!”说,延庆北山有一头驴,站在北山头儿上大叫一声:“昂!昂!昂!”言道:“我叫一声,能吓死两头虎!”

现而今,咱不说延庆南山上的那头虎和延庆北山上的那头驴如何说大话吹扭,说说发生在北山里的另一个故事。

延庆北山里有一个十里坡,这十里坡上,满长着山杏树,到了春日,山杏花开,那山杏花障在山上,就像姑娘穿上了新装,整座大山骤然靓丽了起来。

这十里坡下有两个村子,东西相隔五里,一个叫潘家庄一个叫杨家庄,这潘、杨两家八百年前,有过恩怨,到了清朝了这个“嘎嗒”还没有解开,两个村子的人,走碰头儿都不会说半句话。

这潘、杨两家,在永乐年间也是从山西洪洞县迁徙来的,这潘、杨两家迁来时,本来落在了延庆大地平川。还说清廷入主中原,清廷入主中原跑马圈地,失落了土地的人们无可走,穷奔山富奔川,他们就奔了延庆北山里的十里坡下开山种地在此经营了一百多年♀潘、杨两家人丁兴旺,在一百多年里各自行成了一个五六十户的村子。

在这两个村子南边五里,有个村子叫五里营,这个村子的人都姓吴,由于五里营离潘家庄和杨家庄近,因此,五里营村人多和潘家庄和杨家庄的人结成亲家≮五里营村的北坡根儿,住着一户人家吴老六。家里生了一对双胞胎的女儿,眼看长到十六岁,大女儿嫁给了潘家庄,二女儿嫁给了杨家庄。

出了聘的闺女,头三年要住正月,潘家的姑爷和杨家的姑爷同一天儿来到丈人家,坐在同一个桌上吃饭却不说半句话,老丈人来调和,可怎么调和也是猪毛粘不在羊身上,再调和,两人都蹿了,饭不吃了,抬屁股就走了。

年年都弄得这么不愉快,后来,再来娘家,姑爷把媳送到门口儿索就不进门了,只有姑娘来了。

吴家的两个姑娘,结婚过了三年,一个生了一个男娃一个生了一个女娃,从小两个姑娘带着自己的孩子去住姥姥家,俩的亲密自是不必细说,俩的亲密带动了孩子的亲密,两个孩子从小在一块儿玩耍,一年一年逐渐长大,相互有了爱慕之,可这爱慕之也只能到姥姥家来表达。

两个孩子掐着手指头一天一天的一天一天的盼,盼着快过年,盼着过年好去姥姥家,盼着到姥姥家好看到哥哥看到妹妹。

时光好快,十年八年转眼就过,两个孩子转眼到了十五六,两个孩子的家人,都想起了孩子的婚事。

媒人婆子去了潘家庄,去给潘家的姑娘提亲,给潘家的姑娘说到山外头一个财主家里,财主家住在山外头平川大村,家有田产几百亩,房子也有几十间,长工有十几个,姑娘嫁过去肯定就有享不尽的荣华受不尽的富贵。

财主家过了财礼,可这姑娘看着那些好吃的、好喝的、好穿的、好戴的,却一点儿没有高兴起来整日哭哭啼啼。

娘问女儿,为何如此?女儿说:“我爱着杨家的哥哥。”

娘听到此话,立刻蹿儿了,言道:“我说闺女啊,你也知道咱潘家和杨家的事!当咱们潘家的老祖宗和他们杨家的老祖宗结的恩怨太大啦!我告诉你,这个事就是我同意了,你爹也不会同意,你就死了这个心不要往这里想啦!”

那姑娘怎能不往这里想呢?她和那哥哥一起长大,哥哥在她心里已是男人的标准和楷模,她俩虽然谁也没向谁吐露过什么,但她们俩已心心相印默默相许。

姑娘不甘心,去了她姥姥家,跟她姥姥哭诉自己的事,姥姥心疼外孙女可又没办法,言道:“你们两家的事由来已久,八百年前,潘仁美和杨继业哪儿就基了怨,到现在也无法抹开,你没看见,你夫和你爹从来没说过话吗?”那闺女说:“姥姥,我知道,但是我哥哥在我心中实在抹不掉啊!”

“抹不掉也得抹掉!孩子不要再傻啦,天底下的好男人有的是,不要再想着你哥哥啦!”

“姥姥,您能不能给我办一件事?”

“姥姥能给你办肯定就给你办,孩子你说吧,什么事?”

“我想见我哥哥一面。”

“见你哥哥一面,你想做什么?”

“我想跟他说,不是妹妹不想跟你,是爹娘不允许。”

“这个嘛,其实你不说你哥哥也会知道的。”

外孙女扎到姥姥怀里哭诉道:“姥姥,姥姥,不嘛!我要亲自跟他说,我要亲自跟他说!我求求姥姥唻,我求姥姥唻!”

姥姥心疼外孙女,亲自到杨家庄,找来了外孙子。

外孙女见到了表哥,哭得像个泪人,姥姥躲了出去。

姑娘抱着表哥言道:“哥哥呀!我心里只有你,容不得别人,我的身体今生今世只能给你,给了你,我心里才舒服。”

哥哥的心里自然也只有妹妹,俩人顾不得场合,融合在了一起,两个年轻人试云雨,如胶似漆,难割难舍,姑娘言道:“咱俩跑吧!跑到天崖海角,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