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90,晁错削藩(2/2)

大特产:铜和盐。这两样在当时就是钱的代名词,和现在金和银一样,所以吴国富得流油。

据《史记》记载:吴王因为有钱就下令免了吴国百姓的赋税,由他代为向朝廷交纳。朝廷派什么劳役下来,也是由他出钱代替。兵役不能免,吴王就给士卒发放误工补贴,价钱非常公道。逢年过节吴王会记得给知识分子、孤寡老人、贫困家庭什么的包个红包。其他郡国来吴国抓人,即使是证据确凿的逃犯,吴王也不会答应。所以吴国百姓对他拥护又喜欢。

不仅如此,吴国的农业、造船、冶金、漆器、竹器、纺织也非常发达。这也有吴王刘濞的功劳,说明刘濞治理得好。

吴国百姓打心眼里拥护刘濞,刘濞死了还怀念他。苏东坡有诗云:“老濞宫粧传父祖,至今遗民悲故主”。扬州有座大王庙,也叫吴王庙、财神庙,始建于汉代,就是百姓为祭祀吴王而修建。

按理说这么好的王应该受到中央的赞赏才对,但事实恰恰相反,吴王受到朝廷的猜忌。晁错认为吴王这是收买人心图谋造反。他的逻辑跟功高盖主一样,你功高、德高、威望高、钱多,任何一样东西盖过天子都会对天子造成威胁。更何况吴王跟汉景帝有旧怨,造反的概率比其他诸侯高。吴国国富民强,如果造起反来朝廷难以应付。晁错建议汉景帝必须尽快处置,否则就难办了。晁错的处置的办法就是削藩,防患于未然。

汉景帝说人家本来没反,咱这么一折腾再逼反了人家怎么办?

晁错说你削他也反,不削也反。削他,把他逼反了,祸反倒小。不削他,等他羽翼丰满了再反,祸就大了。

汉景帝非常信任晁错,说那就削吧。

但是汉景帝要处罚吴王的决定遭到群臣的反对。因为吴王不肯来朝的原因大家都清楚。你杀了人家儿子,人家不来朝拜情有可原。汉景帝自己也觉得理亏,就把削吴王的事暂且放下了。

紧接着,楚王刘戊来朝。晁错对汉景帝讲,削他!有人揭发他在薄太后大丧期间玩女人。

国丧期间玩女人属于行为不端,但被晁错上纲上线到私奸**之罪。

汉景帝以此为借口削去楚王的一个郡。楚国三郡变两郡。

赵王刘遂不知道犯了什么事,被汉景帝削去一郡。

胶西王刘卬卖官鬻爵被削去六县。

汉景帝以各种各样的借口削夺藩王的封地,逮点错就割下一块肉去。赵国和胶西国的国土几乎被腰斩。

诸侯为之震动。

诸侯也不是傻子,明白汉景帝开始算计他们。没有实力的诸侯没办法,明不明白都只能委曲求全,好死不如赖活着。有实力的诸侯看透汉景帝的花花肠子后开始设法抵制。

吴王已经知道朝中正在讨论怎么削他,决定先发制人。他暗中串联其他诸侯反抗汉景帝的削藩。胶西王第一个入伙,随后又把齐王、济南王等五个兄弟拉进来。吴王又拉来楚王、赵王、淮南王等人。

这十国都是跟汉景帝或汉文帝有过节的。齐国六国和淮南国对汉文帝不满。其他诸侯对汉景帝不满。

汉景帝还不知道吴王串通十国谋反的事,拍板削去吴国两郡。吴国一共三郡,一下失去大半。

吴王不想反也反了,通告天下“清君侧”。

“清君侧”的意思是说皇帝身边有小人了,窜唆皇帝做坏事,我们要替皇帝清除奸佞。我们不是反汉景帝,是要除掉晁错。晁错挑拨离间我们刘家人,罪大恶极,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楚、赵、济南、淄川、胶西、胶东六王马上起兵响应。一共七国之兵杀奔长安。

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