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326,海上之盟(2/2)

德军心涣散。

阿骨打得知这一情况立即率军再打辽国,一气打到中京。辽军全无斗志,不战自溃。金兵随即又杀奔辽国的南京。

天祚帝见势不妙畏敌而逃,放弃东北逃往西京。他临走时对手下讲:金人不可能远离巢穴三千里打到西京去。即便他们打到西京,我向西可投外甥之国西夏,向南可投兄弟之国宋朝,仍不失一生富贵。

天祚帝的话传开,辽国军民对他彻底失望。哪有一国之君弃国家于不顾,只考虑自己安危富贵的?

等他走后,留守东北的辽国大臣拥立天祚帝的堂叔耶律淳为帝,废天祚帝为王。历史称耶律淳的政权为北辽。

金兵直取南京是为了实施斩首行动,擒贼先擒王,得知天祚帝西逃山西也掉头西进。天祚帝以为金兵不会远离巢穴,结果失算了。他跑到哪,金兵就追到哪。山西的地盘全丢不说,西京也没了。天祚帝没按原先计划逃到西夏或宋朝,而是北逃夹山。夹山在蒙古的大青山附近。他隐身的地方非常隐蔽,据说只有辽国宗室的少数人知道。金兵一时不知天祚帝的去向,只得暂时驻足山西。

辽国五京已经被金人拿下三京。辽国显然大势已去。

宋徽宗决定履行海上之盟,北伐辽国,收复燕云之地。

北辽皇帝耶律淳即位后一面向金国请和,一面跟宋朝结好。他向宋徽宗表示愿意跟宋朝友好相处,不再要宋朝的“岁币”。但宋朝此时已整军北上,准备和金兵夹击北辽,对北辽的示好根本不屑一顾。

北伐的统帅依然是童贯。童贯率领二十万大军北上伐辽。

童贯兵分两路夹攻幽州。但这两路部队竟然全部大败而回。辽军惧怕金兵可不怕宋军。虽然辽军已经被金兵打得半残,但半残之躯竟也能让宋军无法招架。

辽军虽然取胜,但没有乘胜追击。耶律淳病死了,辽人立天祚帝的次子为帝,北辽的政局又发生动荡。汉人和奚人受到辽人的猜忌和排挤,不愿再给辽人卖命。

易州的汉人守将和涿州的奚人守将先后向宋朝献城投降。宋军白捡了两座城池。

正在山西搜捕天祚帝的阿骨打听说宋军北上,担心宋军灭了北辽抢占东北。他留下少数部队继续追捕天祚帝,率主力返回东北准备跟宋军夹击北辽。

童贯得知金兵来了,恢复了信心,再次出兵跟辽军交战。结果,宋军依然是大败而回。辽人或赋诗或编歌,讥讽宋军的无能。

宋军一败再败,将可怜的军事实力在金国面前暴露无余。

金兵向北辽发起进攻。辽军在居庸关布下重兵防守。结果倒霉的辽军遇到地震,地动山摇,山崖崩塌,被砸死的辽军不计其数。金兵不战而胜。

辽人认为这是老天要灭辽国,再打也没什么意思了。燕京举城投降。

自此辽国的五个都城都被金国占领。辽国只剩下漠南一些地盘和在那里东躲西藏打游击的天祚帝。

宋朝派赵良嗣去向金国讨要燕云十四州。阿骨打嗤之以鼻:我们在和辽军作战的时候,你们在哪呢?燕京是我们打下来的,凭什么给你们啊?

赵良嗣说,我们好歹也是出兵打了,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咱们既然签了协议就应该照协议执行。

经过漫长的谈判,阿骨打勉强同意把燕京及所属六州还给宋朝,但要求宋朝增加岁币作为补偿。至于山西云州及所属各州,因为金军需要驻扎在那里搜捕天祚帝,所以暂不归还。

宋徽宗派童贯去接收燕京。“燕之金帛、子女、职官、民户,为金人席卷而东,损岁币数百万,所得者空城而已”。

童贯收回六州。消息传回国内后举国欢庆。虽然只有六座空城,但毕竟是有史以来最大的成果。

当年宋神宗有言在先,有能收回燕云十六州的封王。童贯收回了燕,以此功被封为郡王。

宦官封王,之前只出现过一次,那就是唐朝时的李辅国。唐代宗要杀李辅国,明升暗降解除了他的兵权,封王不过是个幌子。宋徽宗封王则是实实在在要奖励童贯,将收复燕京归功于童贯。

实际上童贯北伐屡战屡败。如果硬说功劳,涿州、易州举城投降算是童贯统战工作做得好。收复两城之功抵两次战役兵败之罪,能功罪相抵也就不错了,封王有点太过。

宋徽宗封赏所谓有功将士也掩盖了宋军战斗力问题。被金兵打得丢盔卸甲抱头鼠窜的辽军打得宋军丢盔卸甲抱头鼠窜,说明宋军的战斗力差到了什么程度!宋朝君臣没人总结兵败原因,探讨解决办法,盲目欢庆收复燕京的胜利。

燕京是人家金国打下来的不是宋朝打下来的,是宋朝花钱买回来的,有什么值得庆祝的?并且宋徽宗他们不知道,金人只不过是不想在没有抓到辽国皇帝前横生枝节,先扔个鸡肋把宋朝稳住而已。

赵良嗣出使金国回来就对人讲,宋金的和平最多能保持三年。

阿骨打也对自己人讲过,不过两三年,我就会把燕京夺回来。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