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261,四镇之乱(2/3)

皇室宗亲、永平节度使李勉代理汴宋节度使。

但田神玉的部将李灵曜要做节度使,发动兵变杀了朝廷任命的兵马使、刺史等官员,控制了汴宋军区。

唐代宗希望息事宁人,任命李灵曜为濮州刺史,谁想被李灵曜断然拒绝。李灵曜就要做汴宋的节度使。他与田承嗣结成同盟对抗中央。

田承嗣出兵进攻滑州,击败了李勉。

当时唐朝西北边境形势异常紧张。已经和好多年的回纥人突然进犯夏州。夏州离长安不远。唐代宗急调郭子仪增援夏州。但郭子仪刚走,吐蕃人趁虚而入,杀至长泽川。长泽川离长安更近。唐代宗只得又把郭子仪调回去,另派部队防御回纥。回纥和吐蕃联手夹击长安,让唐代宗神经紧张。

唐代宗要集中精力应付外侵,对李灵曜再做让步,任命他为代理节度使。

李灵曜上任后驱逐朝廷任命的各州官员,任命自己的亲信为汴宋八州刺史,打算像河北三镇一样建立独立王国。

唐代宗终于忍无可忍。你犯上作乱我不治你的罪就够便宜你了,还蹬鼻子上脸。唐代宗下旨调动周边藩镇讨伐李灵曜。

唐代宗没有召唤李正己。但李正己希望借机扩张地盘,主动参战。

李宝臣一马当先杀入汴宋。李灵曜主动出击,迎战李宝臣。在不期而遇的遭遇战中,李宝臣被杀败,损兵大半。李宝臣打算撤兵,被部下劝阻。部下劝他不要半途而废,空手而过。李宝臣于是固守待援,收集跑散的士卒。

李宝臣拖住李灵曜,其他节度使趁虚而入。李正己连克郓州、濮州。李灵曜分兵抵抗,左支右绌。李宝臣趁机发动反攻,一直杀到汴州。

李灵曜退守汴州,一面负隅顽抗,一面向田承嗣求援。

田承嗣派他的侄子田悦带兵支援。田悦率军南下,连败永平、淄青两军,杀至汴州城下。李忠臣率军夜袭田悦。田悦连胜之下有些轻敌,没有防备对方会来这一手。李忠臣攻破田悦大营,击溃敌军。田悦狼狈逃窜。李灵曜得到消息也连夜出逃。李勉将他捉住,送到京城斩首。

讨伐大军大获全胜。

此战李正己收获最丰,拿下汴宋八州中的五个州。加上已经拥有的十州,李正己以十五州之地、十万军队成为诸侯中的最强者。

田承嗣兼并昭义四州后曾以十一州之地成为最强者,但遭到诸侯讨伐又丢掉四州,最终以七州之地、五万人马名列第二。

李宝臣抢了田承嗣一州后与田承嗣并列第二。

唐代宗也有所收获。他的收获不是实地而是威信。两个最狂妄的藩镇受到打击对其他藩镇也是一种威慑。藩镇对朝廷的蔑视之心多少收敛了一些。

汴宋镇只剩下两州。唐代宗将这两州划归太平节度使管辖。

田承嗣两次叛乱不能不讨。唐代宗下令调转枪口讨伐田承嗣。

田承嗣见势不妙赶紧上表请罪。唐代宗再次就坡下驴宣布赦免田承嗣。

唐代宗急着去对付吐蕃和回纥,不想在藩镇问题上花费太多精力。

777年,吐蕃人入侵唐朝达到,数次发动大规模入侵。

郭子仪率领崔旰等节度使将其击退。

崔旰虽然说是靠秀肌肉上位的节度使,但在抵抗外侵保家卫国方面毫不含糊,多次击退吐蕃大军,保卫了唐朝的西南边境。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原幽州节度使朱泚。他虽然是河北四镇节度使之一,但愿意为国家出力,主动率军增援西北。

自从安禄山叛乱以来,幽州军队很少为朝廷所用。朱泚主动帮助朝廷抵抗外侵让唐代宗很感动,亲写诏书通报表扬并任命他为陇右节度使、同平章事。朱泚率军进驻泾州,配合郭子仪作战,后来因功被封为郡王。

778年,回纥人卷土重来进犯太原。太原守军出战被回纥击败,战死上万。多亏代州守军北上增援,击退了回纥。

回纥人年年把数以万计的劣马高价强卖给唐朝。回纥人的牧业得到大发展。唐朝的负担越来越重。国库空了,唐朝不能及时付款。回纥人发了脾气便出兵劫掠唐朝。

郭子仪就那么点兵,防御吐蕃已是勉强,没有余力应付回纥。

唐代宗忧心忡忡却又无计可施。

大臣们多次呼吁裁减军队,减轻财政压力,减轻百姓负担。可边境的状况不容乐观,急需扩充军队。

唐代宗头疼的是,如果扩军,在好多藩镇不交赋税的情况下,只能加重其他藩镇的负担。这可能激起那些藩镇的不满,让仍肯听命于己的藩镇不再听命于己。并且那些已经出现独立倾向的藩镇会借口朝廷扩军跟朝廷展开军备竞赛。

朝廷每次打算扩军或者修建城池都会招来以河北三镇为代表的一些藩镇的抱怨,认为朝廷扩军是针对他们。朝廷怎么解释也不能通过,只得放弃原来的打算,甚至连维修城池也不敢做。而那些藩镇却在暗地里招兵买马、修建城池准备对付朝廷。

唐代宗无力消除内忧外患,只能勉强维持。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