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259,仆固怀恩之乱(2/3)

怀恩入朝。颜真卿说,仆固怀恩肯定不来。不如让郭子仪去。仆固怀恩统帅的军队都是郭子仪的老班底。让郭子仪做朔方节度使,接管仆固怀恩的军队,军队不会不服。

于是唐代宗派郭子仪去山西接替仆固怀恩。

郭子仪到了山西,将士们听说老首长来了,纷纷投奔郭子仪。仆固怀恩发现自己很快要成光杆司令了,只得带领少数亲信北上逃往回纥。

李光弼在吐蕃进犯时一直按兵不动。唐代宗早想解除他的兵权。吐蕃人走后,唐代宗将他调任东京留守。但李光弼找各种借口迟迟不肯赴任。

李光弼知道招皇帝猜忌的下场,不肯交出兵权。有兵权在手,唐代宗心存忌惮就不敢胡来。

唐代宗把李光弼的母亲接到长安居住,并且让他弟弟入朝为官,一方面借此笼络李光弼,一方面把他的亲人作为人质牵制李光弼。

自己老娘、弟弟在人家手里,李光弼想要造反肯定有所顾忌。

李光弼不想造反,但也不想交出兵权。他手下将领怀疑他图谋不轨,不再听他号令。李光弼忧郁成疾,死了。

唐代宗立即将自己所信任的宰相王缙派去接管李光弼的军队。

王缙是唐朝大诗人王维的弟弟。王维跟王缙都是科举出身。王维是状元。王缙是进士。两人同朝为官。王缙在书法上的造诣非常高,王维在诗词方面的成就非常高,时有“朝庭左相笔,天下右丞诗”的美誉。左相是指王缙。右丞是指王维。王维在当时跟李白、杜甫齐名。李白被称为诗仙,杜甫被称为诗圣,而王维被称为诗佛。

安史之乱时,王缙在太原辅佐李光弼。王维在朝为官,长安陷落时没跑掉,被安禄山俘虏押往洛阳,被迫做了大燕国的官。安史之乱平息后,朝廷清查接受伪官职的人,王维唐朝官府收押。王缙向唐肃宗求情,情愿以自己的官职、功爵换取哥哥的自由。唐肃宗也爱惜王维的才华,放了王维,只给他降职处分的惩罚。后来王维官至尚书右丞,人称王右丞。

王维在临死前上书唐肃宗,希望以自己的官职换取远在蜀州担任刺史的弟弟王缙回朝任职。唐肃宗答应了他的请求。王维在弟弟回京的两个月后去世。

王缙在唐代宗一朝获得重用,做上了宰相。唐代宗让他接替李光弼统帅河淮两地的军队兼洛阳留守。

唐代宗解决了两个实力最强并且出现离心倾向的节度使。但对于其他节度使,唐代宗没有进一步追究他们拖延救驾之罪,一方面法不责众,另一方面能力有限。他能调动的军队不多。

河北四镇连赋税都不交,自行任命文武官员。唐代宗也拿他们没辙。

仆固怀恩逃到回纥后向女婿登里可汗借兵十万反攻唐朝。

郭子仪得知仆固怀恩跟回纥勾结作乱,亲率大军迎战。郭子仪知道回纥人善野战,自己兵力不足,命令部队坚守不出。回纥人见无机可寻只得怏怏离去。

仆固怀恩跟回纥人混在一起始终是唐朝一块心病。唐代宗没有能力讨伐,试图诏安。他将仆固怀恩的老母接到京城,生时厚养,死后厚葬,又封仆固怀恩的弟弟为官,遥封仆固怀恩为王,希望感化仆固怀恩让他回来。但仆固怀恩对朝廷怨气极大,毫不领情。

第二年,不甘心失败的仆固怀恩卷土重来。

这回他不仅勾结回纥人还引诱吐蕃、党项、吐谷浑等番邦一起入侵唐朝。各路番邦军队有数十万人。

郭子仪再次率军迎战。

十万吐蕃军队先期到达奉天。回纥和各色杂胡20万以及仆固怀恩率领的叛军因为道远尚未到达。

奉天距离长安只有200里。

十万吐蕃大军在奉天城外耀武扬威。唐代宗吓得六神无主,召集群臣念经拜佛祈求佛祖显灵。佛祖还真给他面子,天降大雨令吐蕃无法发动进攻。并且仆固怀恩遭到天谴,半道暴病而死。

吐蕃决定退兵,劫掠了数万唐朝百姓作为战利品。

吐蕃人满载而归,半路上遇到回纥人。回纥人看到吐蕃人收获颇丰,非常眼红,勾引吐蕃人跟他们联手打回去。

这时,雨也停了。回纥与吐蕃会集在泾阳城下。

郭子仪因为部队的战斗力已大不如以前,只能让部队坚守不出。

回纥和吐蕃是被仆固怀恩捏合到了一块。现在仆固怀恩死了,两家在直接合作当中频起龌龊。

郭子仪得知回纥和吐蕃不和,认为有机可乘。他凭着和回纥人以前的老交情,冒着生命危险单刀赴会去见回纥首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许之以利,说服回纥人和唐朝联手去打吐蕃。他对回纥可汗说:吐蕃抢我财宝牛马无数,打败吐蕃,这些东西就是你们的。跟我们打你们不见得取胜,也不见得能抢了这么多东西。

回纥人一向见利忘义,合算之后答应与联手攻击吐蕃。

吐蕃探知回纥人和来往心知不妙,急忙连夜撤军。回纥和跟踪追击,大败吐蕃。

吐蕃沿途掠夺唐朝的人口和财物全归回纥所有。

回纥人进京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