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百八十章——俄国的蜕变 3(2/3)

斯基的“巴黎”号战列舰先导,“三圣徒”号和“罗斯基斯拉夫”号随后的纵列,两艘俄国风帆巡航舰“库列夫奇”号和“卡古尔”号从南面进入锚地。

从水手到军官的大多数土耳其人都认为这是从博斯普鲁斯嚎赶来的英国舰队,因而没有引起任何警惕,舰队指挥官奥斯曼帕夏还开始做会晤英国人的准备。但是这些进入锚地的舰队开始沿土耳其舰队的月牙形纵列300米左右距离上下锚,同时舷墙炮眼没有按惯例关闭,而且火炮处于射击位置。反常的情况使得奥斯曼帕夏警觉起来,随即吩咐各舰进入战斗警戒。12点30分,在奥斯曼帕夏下令的同时,下锚的不明舰队开始落下英国旗,并迅速升起俄国海军的白底蓝十字的安德烈旗×此一切情况已经明了,“俄国人发动了卑鄙的偷袭”,土耳其人在历史书中一直这么描写≮奥斯曼早先发出警戒信号后,整个土耳其舰队一直不以为然,行动慢慢吞吞,此时看到突然升起的安德烈旗都大惊失色。包括一直心存疑虑游移不定的奥斯曼帕夏在内,整个分舰队都陷入了混乱之中,此时锚地的信号台还没有完全弄清情况↓诺普航的第一炮是土耳其舰队旗舰“阿夫尼安拉”号巡航舰打响的,装填的是实心的击毁球形弹≮弹朝“巴黎”号射去却没有命中,随后俄国舰队开始了猛烈的侧舷齐射。

俄国舰队在上层甲板的卡伦炮上装填了爆炸球形弹对土耳其战舰射击,后来称之为纳西莫夫爆炸弹♀种炮弹此前实际在陆军中早已经大量使用了至少几百年∩于爆炸球形弹可靠性低,且不能随便搬动,而战舰上往往因为颠簸摇晃,经常出现球形弹满甲板滚动的情况,因此海军认为在主力战舰上使用爆炸弹太握,尽管实心击毁球形弹射击舰船效果不佳,但依旧是禁止在轻型巡航舰及以上的战舰上使用爆炸球形弹。而安装臼炮的帆桨炮艇和小型双桅纵帆船很早就大量使用爆炸球形弹轰击海岸炮台、城市等目标$期的陆军使用的爆炸弹为空心铸铁球,海军拒绝使用的关键在于引信不可靠≮球形铸铁弹壳上直接留出导火索引信孔,内填黑色火药,而引信通潮接插在孔内↓信最初使用硝化的软木塞,射击前需要点燃塞入炮膛,后来改为导火索引信,由发射时炮膛火药点燃。

用爆炸球形弹作战最关键是可靠点燃炮弹引信∴比早期先点燃炮弹引信再装入炮膛的慕,实行由发射火药点燃炮弹引信要稳妥得多,至少不会因为发射药瞎火或误装导致炮弹在炮膛内爆炸“填爆炸弹必须要将引信对准炮口方向而不是发射药方向,由于球形弹加工历来不规范,误差较大,炮弹与身管之间有缝隙(称为游隙)。开火时高压发射药火焰会通过游隙点着炮弹引信$果引信朝向发射药,容易导致引信快燃或直接引爆爆炸弹。采用短管炮发射爆炸球形弹的初衷是使炮弹引信容易对准炮口方向∶破仑战争之后,法国炮兵军官亨利?约瑟夫?佩克尚制了一种发射爆炸弹的火炮,这种炮是卡伦炮的改进,使之更便于发射爆炸球形弹。1824年,这种炮通过击碎一艘双层甲板船显示了它的潜力。

虽然英法两国海军都于三十年代末采用了佩克设计的火炮,但它依然被看作是发射实心弹的专用武器。海军战舰上,在发射爆炸球形弹的火炮边上,都备有装满水的小木桶,一旦发生炮弹滞留膛内,则朝炮筒内灌水浇灭可能被引燃的引信—在发射时可靠点燃炮弹引信,也出现了很多通过改动炮弹的解决办法№外的办法是在球形弹引信周围绑个小突笋环,装填时炮弹不会发生滚动,而是滑入炮膛∶破仑战争后期,爆炸弹的引信装置发生了一次重要的、但是没有引起重视的变革—使炮弹不会因为引信过短而早炸,1820年开始采用管状的信管引信※谓管状引信是在原来引信孔打进长软木管,使发射焰不会直接点着装药【信管底部深入球形弹装药内,侧壁有导火孔与黑色火药装药相连,管底有一节引信堡炮弹有一个起码的最小爆炸时间,使炮弹在一定射距内不会爆炸。而管上部引信伸出球形弹,用于控制炮弹爆炸时间′然使用信管引信的爆炸弹比直接点装药的爆炸弹可靠得多,但是依旧被海军拒绝在主力战舰上使用。

俄国海军首次将其用于主力战舰并非在技术上有多少改进,在主力战舰上用这种握的炮弹作战更多的是勇气使然∩西莫夫的作战计划和敢于锚泊的信心,完全是建立在爆炸弹的基础上的♀到俄国舰队突袭后,土耳其战舰开始砍断缆绳逃跑∩于风向是由东面的外海吹向陆地,夹在海岸和俄国舰队之间的土耳其风帆巡航舰和运输船只能先掉头向西南,然后沿海岸航行,绕过俄国战列舰纵列。但是俄国海军训练有素的水手们用一阵阵密集炮火的齐射,使土耳其海军的逃跑企图彻底破灭。

纳西莫夫舰队射击顺序是对升帆的目标依次射击,使其失去控制之后再回头予以摧毁。多数土耳其巡航舰刚刚掉头升帆,就被炮火打得失去了控制,然后被风吹向海岸。爆炸弹命中木质风帆战舰效果非陈命,一发就使中弹部位附近的结构分崩离析,战舰舱内的隔板有的被炸飞到了锡诺普码头上∷输帆船被爆炸弹命中后,上面装载的弹药发生了爆炸,整条船彻底散架解体。近半个小时,土耳其战舰几乎都被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