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四章 要吃肉(2/3)
策披着重甲跟他们一样站着,这些家丁们感觉,身体似乎也不那么难受了。
第二日一大早,接着练。
还是枯燥的站军姿。
昨天一直练到约合后世的晚上九点多董策才让散去,原因是前后有五个人的纸掉在地上了,董策说到做到,就让他们多站了两个半时辰也就是五个小时。而几乎是原地休息可以躺下的命令一下,这些家丁们就纷纷瘫在地上,累的几乎不愿意起来了。
不过最后还是在董策的皮鞭下起来,吃了一顿饱饭,然后又挨个儿洗澡,等到董策命令可以睡觉的时候,他们裹着毯子几乎是瞬间就进入了梦乡。
王通本就机灵,耶律斡里和和王浑看似粗豪,实则也不是笨人。昨天看了一下午,晚上再仔细琢磨了一番,心里都是明白了许多。
今日再一看,不过是昨天练了一下午的时间而已,这些家丁们就已经和之前很有些不一样了。
这种名为‘军人气质’的东西他们说不出来,但是却感觉得到。
三十六个家丁站成三排,董策还是冷着一张脸,不过心里却是非常满意。
毫无疑问这些家丁无论是身体素质,服从性,还是对于上官的敬畏心,都是远远超过了他所处那个年代的青年们。他们老实,能吃苦,更重要的是,他们极为珍惜现在的生活,而不是满怀抱怨和不甘,因此他们没有半句怨言。
可能要笨一些,但是那只是从小接触的信息量不够,而不是真的智商低。
对于自己的这些兵,董策很满意。
所谓对士兵的训练,其实本就是顺天而行,却是逆人性而行的一种行为。便是利用种种手段,让士兵们便的强壮而富有战斗力,从而杀死对手,保全自己。最为顶级的训练方式,就是把人变成战场上的杀人机器,同时在战场下却不泯灭人性。
令行禁止是最起码的,而所采取的的方式,无非就是对纪律,队列,礼节,以及无休止的重复。
要让士兵听到命令,根本不思考,直接就执行。
“怎么样,瞧出些东西来了吧?”
走的远了一些,董策向三人问道。
“大人当真是神人也!遮莫当真是生而知之者?”王通笑道,他最近都在看书,说话也文雅了许多:“这般练出来的兵,令行禁止是最起码的。再稍加训练,则听号令,难溃散,必然是一支劲旅。”
“这是最基本的,以后东西还会更多。”董策道:“我已经把许多东西写下来,不过还不成体系,以后准备写成一本书,就叫做《步兵操典》。等回到磐石堡,我先把一些想到的东西抄给你们,你们就按照上面写的来。有什么意见心得,也可以提。”
“主子,俺说句话您莫怪。”耶律斡里和挠挠脑袋,道:“这法子自然是极好,可是未免操练的太狠了些,那些卫所兵半年也练不得一次,便是俺们这等募兵,也是五六日操练一次,摆个样子也就罢了。您这般一天一练,一练一天,这三五日还好,时间长了,怕是军兵们受不住。且不说这个,如此操练,衣裤每日汗水浸泡,便不耐展,不耐久,怕是三个月就要烂了。一年就要四套衣服,两双鞋打底儿,这是多大的消耗?而且这么大的量,士卒饭量倍增,一天少说也要两升精粮,盐七合。另外也要见肉,见油,不能断荤。如此下去,怎地持久?”
他对董策也真是不遮遮掩掩,有什么就说了。
董策点点头:“你思量的是,不过这些,都是细枝末节了,只要是能练的出兵,多花些钱粮,是无大碍的。”
耶律斡里和点点头,不再说话。
(ps:
可能会有人质疑一天两升吃得太多了。
宋朝军队的军粮供应规格:以六分支粟,一人日支粟三升三合三勺三抄三圭三粒,一月一石,一年一十二石。一军一年二十万八千石,每小月人支粟九斗六升六勺六抄六圭六粒,其大麦八分、小麦六分、荞麦四分、大荳八分、小荳七分、宛荳七分、麻七分、黍七分,并依分折米。
盐,一人日支半合,一月一升五合,一年一斗八升。一军一日六石二斗五升,一月一百八十七石五斗,一年二千二百五十石。
也就是说一个士兵在一般训练也就是不训练不出操的情况下,每天要消耗三升三合的粟,这个数字说的是原粮,也就是还没脱壳的,其出粮率大约是六成左右,差不多应该是在两升精粮左右。宋朝一升等于零点九二五宋斤,一宋斤相当于现在一斤二两也就是六百克,两宋升也就是一千一百克左右。
也就是说,不训练的情况下,一天一千一百克的谷物供应。而像是这么大强度的训练,吃饭是一定要很多的,翻倍都是可以的,至少也要多六七成。
按照一千七百克的谷物供应标准来看,明朝一石米约重一百五十三斤八两,一石米十斗一百升,则一升为一点五三斤,而明朝一斤乃是五百九十四点六克,一升就是九百克左右。两升精粮,一千八百克,这个数字相当精准。
另外,十八世纪,欧洲黑森雇佣兵每天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