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一百九十六章 你听过我们杂志吗?(3/3)

责人和创刊人,我会让人把论文送到你手上的,欢迎你成为我们的审稿人——”

瓦伦丁·列文抬高的嗓门中泛出的是抑制不住的愉悦,只是再聊了几句后挂上电话的郑建国,同样是两眼发亮面现兴奋之色,他知道未来的发展趋势与其说是电子计算机,倒不如说是在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应用下催生出的分子生物学。

然而在电子计算机还没出现技术大发展的这会儿,郑建国已经调整了自己未来的主攻方向,那就是涉及到人体自身探索的生物科学,而经过这年把对生物实验室的了解,他深知这是一门烧钱的工程。

还没发现血管扩张因子的furchgott实验室,已经为了找出这个看不到却实实在在的玩意烧了25年的钱,这25年里面十来人的小组就像愚公那样执着的在挖着这个宝库。

不去说这些年的时间里面用了多少钱的试验材料费,单是这群人的薪资待遇就已经高达上千万英镑,而这也是让郑家国把资金扔进石油合约的唯一原因,因为他给自己选择的道路是条真正的金光大道——用钱铺出来的。

不出意外,郑建国年底将会获得足以支撑他这个工程研究的海量资金,凭借这些钱可以保证他从已经瞄准还未出现的hiv入手,利用cr技术做为切入点顺利转行到生物科学领域。

然而,这还不足以让郑建国搭建起自己的生物科学帝国,就如同之前的螺杆菌和石墨烯那样,上辈子作为一家乡镇医院急诊科主任的他,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直白点说就是我知道这项技术(发现)在未来会有用,但是现在我不知道它们出现没出现,甚至是有谁在研究这些东西都不知道,这也是郑建国规划中的生物科学帝国最根本的缺陷。

当然,作为拥有几十年记忆的郑建国也知道怎么去解决这个问题,那就是去检索这些相关信息和资料,网点的出现便是为了这个在做准备,因为这种事只能放在国内做。

却是没有想到《cell》的创始人能找上门来,这就是意外之喜了,有什么地方能比期刊报道上更快的接触到生物领域的前沿发展?

当然是在《cell》的编辑部里!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