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道门流派——正一道(3/3)

赐祭十坛,有司营葬,用伯爵礼,谥‘文康荣靖‘。

接替其事的道士陶仲文(?~1560),所受宠信更超过邵元节。

除授封真人、礼部尚书外,相继授少师、少傅、少保,一人兼领三孤,得宠二十年,位极人臣。陶仲文虽非出身龙虎山,但亦属正一派道士。

值得特别指出的是,在明统治者的支持下,正一派道士还编纂成一部《道藏》。成祖即位初年,曾敕令第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重编《道藏》,永乐四年(1406),又‘敕真人张宇初,前者命尔编修道教书,可早完进来,通类刊版‘。永乐八年,张宇初去世,诏令第四十四代天师张宇清继续主持编修。

宣德二年(1427)张宇清卒,未完成。明正统年间又继续纂修,到正统九年(1444)始行刊板,十年竣事,命名《正统道藏》,计四百八十函,五千三百零五卷。明神宗万历年间,第五十三代天师张国祥又奉命续补《道藏》三十二函,名《万历续道藏》。以上正、续《道藏》共五百十二函,五百四十八卷,即现今所存唯一的一部《道藏》,为保存道教文化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明中叶以后,由于中国资本主义开始萌芽,封建制度的动摇崩溃,原来产生于封建社会并为之服务的道教难以自我调整,加上此后的封建统治者大多不崇尚道教,故正一道从此进入衰落时期。正一道首领、即历代‘天师‘在明中叶后所处的境遇就是最好的说明。嘉靖中嗣教的四十九代天师张永绪,‘嘉靖末卒,无子。吏部主事郭谏臣乘穆宗初政,上章请夺其世封。下江西守臣议,巡抚任士凭等力言宜革,乃去真人号,改授上清观提点,秩五品,给铜印,以其宗人国祥为之‘。至五十二代张应京,由明入清。清初顺治、康熙、雍正三朝,为笼络汉人计,从五十二代张应京至五十五代张锡麟,尚能大体承袭先爵而不坠,续封正一嗣教真人,光禄大夫。但好景不长,乾隆、嘉靖以后,其境遇即每况愈下。

乾隆四年(1739),命‘嗣后真人差委法员往各省开坛传度,一概永行禁止。如有法员潜往各省考选道士,受?传徒者,一经发觉,将法员治罪,该真人一并议处‘;乾隆十二年(1747),‘覆准张氏真人……前因无案可稽,两遇覃恩、加至光禄大夫,封及三代,邀荣逾分,理应更正。……应将正一真人亦授为正五品,从前所用银印,缴部换给。……至于朝觐,为述职大典,筵宴实惠下隆恩,未便令道流厕身其间,即一概停止,以肃体例‘;乾隆三十一年谕‘正一真人向系承袭一品,……未免太优,遽降五品,亦未免过于贬损,著加恩视三品秩,永为例‘;乾隆五十四年谕‘正一真人,嗣后著五年一次来京‘;嘉庆二十四年(1819)谕‘正一真人系属方外,原不得与朝臣同列,嗣后仍照旧例,朝觐、筵燕概行停止‘;11道光元年(1821)谕‘?弼奏,正一真人张钰恳请来京叩谒一揭,张钰前经停其朝觐,著不准来京‘。12中国封建时代,皇权至高无上,教权必须绝对服从皇权。‘不依国主,则法事难立。‘(佛徒道安语)明中叶后历代皇帝对正一道首领的态度如此,其教之衰落不问可知。

;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