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11章(2/2)

是多给六七页的,这次却是破例了。苏月叹气,“那我就吃点儿亏。”毫不客气的收了东西。那边掌柜的笑眯眯的给小伙计使了个眼色。接收到老板的指令,小伙计弱弱道:“这本经论要卖一两二钱银子,姑娘得交些押金。”苏月磨牙,再一次肯定了“无商不奸”这个事实,交了半两银子离开了。小不点儿扭头看她,“我帮你拿。”难得这熊孩子竟然主动帮忙。苏月并没有觉得孩子就应该被宠着,反而分了一沓纸给他抱着,“拿好了,掉了可要你赔。”吓得小家伙死死抱住,苏月没心没肺的在旁边笑。“傻瓜,掉了也不会摔坏。”小不点儿飞快的白了她一眼,“会脏的。”抱的更紧了。苏月察觉了什么,突然道:“回去教你写字。”自己可以抄书锻炼精神力,顺便赚钱。这些纸张之所以没退货,就是为了给小不点儿用的。小家伙有些不可思议的看着她,似乎很惊讶。“以后乖乖听话,好处多着呢。”苏月去了粮油铺子,让小不点儿在门口看东西,“盯着点儿你爹,看到他让他过来。”许是曾经有过那么一段要饭的经历,小不点儿比一般这个年纪的孩子懂事儿,根本就不会乱跑,所以苏月才放心让他一个人待在门口。果然,小家伙乖乖的应了一声。“你快点儿买东西,我会看着我爹的。”竟然一脸嫌弃。苏月深吸口气,暗自告诫自己:不跟小孩子一般见识……问了一下豆油的价格,居然要二十文钱一斤,这还是幽州府盛产大豆的原因,据说关外更贵。苏月又问了几种粮食的价格,彻底傻眼了。除了幽州府盛产的高粱便宜一些,要七文钱一斤外,其他粮食作物普遍比较贵。前世人们所熟知的大米,在这里一斤优质大米竟然要二十五文钱一斤,哪怕是碎大米也要十八文钱一斤……这跟记忆中的物价不一样啊。苏月蹙眉,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莫名的,苏月突然响起一首歌——《松花江上》。那是当年东北沦陷后一首悲愤的歌曲,记得里面有一句歌词是这样写的,“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隐隐记得,前世东北盛产稻米,五常大米、梅河口大米、盘锦大米一度驰名中外。似乎也是二十世纪左右开始盛产的,在这之前……也许东北真的没有种植大米。隐隐弄明白了这里面的事儿,苏月又犯愁了。大米那么贵,这也吃不起啊。她看了一圈,除了高粱米相对便宜,也就是成熟期比较短的荞麦米价格低一些,一斤只要十文钱,另外店里竟然有一袋子玉米粒,苏月眼睛一亮。“掌柜的,你这个怎么卖?”玉米和西红柿都是舶来品,没想到这个大齐赵朝竟然有这个东西。“你说那玉米啊,这东西可金贵,咱们铺子也就这一袋子,这东西江浙一代有人种,听说是从海上来的……姑娘你要是买我给你算便宜一些,二十文钱一斤怎么样?”掌柜的很热情,玉米这东西他也是第一次见,不好吃,煮熟了也硬邦邦的,难以下咽。亏得还有人种这个。刚刚引进的新作物啊……苏月眼睛越来越亮,却被她低头掩饰住了。“这东西奇奇怪怪的,也不知道怎么吃,我还是不买了吧。”她似乎有些犹豫。难得遇到一个对这东西感兴趣的,掌柜的十分热情,“你看这金灿灿的颜色,多好看啊,味道肯定也不差,姑娘买些回去吃吧。”这东西价钱不低,掌柜的是不想砸手里。苏月心里都乐开花了,表面上却一脸愁苦。“看着屎黄屎黄的,掌柜的,你不觉得挺恶心的吗?”说的她自己都恶心了。为了省点儿银子,苏月也是够拼了。苏月摇头,“十五文钱,我买个新鲜。”掌柜的似乎还在犹豫,苏月直接道:“十五文钱我都要了。”这下轮到掌柜的诧异了,“这可不老少呢?你确定都要?”一大袋子怎么也有百十斤,这姑娘突然都买了,难不成有什么说法?都说无商不奸,掌柜的这会儿脑子转的倒快。苏月狐疑的看他一眼,“就是看着新鲜,我们家亲戚多,留着过年送礼,每家送两斤,也省了其他年礼钱了。”她这样一说,掌柜的倒释然了。却留了个心眼,“我自己留十斤,不,留五斤,其他的都卖你。”这东西也算是新鲜物了,过年给老丈人送去,还省钱了。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